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告-Read 下载本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 电信学院

班级 实验地点: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师范) 成绩:

姓名

谭沛宜 指导教师签名:

学号

19

06应用师 实验楼103

实验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观察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

二、实验类型

综合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运动体做变速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不相等,它没有恒定的速度,粗略的方法是把它看作匀速运动,即V = S/t。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还需要知道运动体在每一时刻(或位置)的运动速度,这就是即时速度。如我们要测定导轨上60cm刻度处的即时速度,可以60cm点为中心,逐步缩短两个光电门G1 G2间的距离,分别计算运动体在G1 G2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当G1 G2间的距离很小时,所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即接近该点的即时速度。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序 号 1 2 3 名 称 气垫导轨套装(图一、图二) MUJ-4B电脑计时器 挡光条、挡光片 主 要 用 途 测量滑块的平均速度 读取档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记录滑行器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方法一:

1. 用定高垫块把导轨摆成倾斜状态。

2. 在导轨倾斜的低端处的端盖上安装弹射架(把橡皮筋套在弹射架的缺口上),目的

是为了减轻滑行器在运动中对导轨的撞击。

3. 将光电门G1、G2置于导轨60cm刻度两边等距位置处。 4. 将挡光条固定在滑行器上方。

5. 让滑行器从高端某点作初速度为零的变速运动,记录滑行器通过G1和G2间位移所

用的时间t。重复做三次,每次都从同一点出发,并计算时间的平均值。则这段位移内滑行器的平均速度为:

图二 滑行器上安装附件示意图

v?s/t(S为G1和G2所置位置间的距离)

6. 以60cm点为中心,逐次等距缩短G1 G2间的距离,重复上一步骤,计算各次的平

均速度,但应注意,每次实验滑行器须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7. 根据即时速度的概念,G1和G2间的距离最短时,所测得的平均速度,可以近似认

为是滑行器在60cm处的即时速度。

方法二:

1. 用定高垫块把导轨摆成倾斜状态。

2. 在导轨倾斜的低端处的端盖上安装弹射架(把橡皮筋套在弹射架的缺口上),目的是为了减轻滑行器在运动中对导轨的撞击。

3. 将光电门G1置于导轨上任一位置(另一光电门不用)。 4. 把10cm间距的U型挡光片固定在滑行器上方。

5. 让滑行器从高端自由下滑,记录滑行器通过G1所显示的时间t,重复做三次,每次都从同一点出发,并计算时间的平均值。则这段位移内滑行器的平均速度为:

v1?s/t1(S为挡光片的计时宽度)

6. 依次更换5cm、3cm间距的挡光片分别重复上一步骤,注意:固定在滑块前端的挡光板不能移动。求得v2,v3 。

7. 根据即时速度的概念,挡光片间距最短时,所测得的平均速度,可以近似认为是滑行器在该处的即时速度。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方法一: 方法二:

N L(cm) t(×10-3s) N L(cm) t(×10-3s) 40 1.100 1.085 1.120 1.102 0.363 30 0.8151 0.8804 0.8226 0.8400 0.357 20 0.5284 0.5339 0.5271 0.5298 0.378 10 0.2587 0.2563 0.2594 0.2581 0.387 2 0.06245 0.06303 0.06243 0.06300 0.317 1 2 3 t(?10?3s) v(m/s) 10 0.2759 0.2713 0.2734 0.2735 0.3656 5 0.1372 0.1361 0.1371 0.1368 0.3655 3 0.08339 0.08217 0.08301 0.08286 0.3621 1 2 3 t(?10?3s) v(m/s)

七、注意事项

1.测量中应保证滑块每次均从同一位置下滑,使第一块遮光板的前沿到光电门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2.各不同气垫导轨上的滑块及相应配件不能互换。

3.气垫导轨下的双脚螺丝不要调节,调气垫导轨水平时,只能调节“调平螺钉”。 4.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为挡光条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 5.调整挡光板时一定要保证位于滑块前端的挡光板固定不动。 6.滑块不能有任何磕碰,以防变形。

7.严禁在未通气情况下将滑行器放在导轨表面滑动,以免划伤导轨,使用完毕后,将滑行器取下再关掉气源的电源开关。

8.导轨表面喷气孔径很小,如果小孔被堵塞会影响实验效果,若喷孔被堵塞,应按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