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编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现代管理学名师精品资料. 下载本文

1、 管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2、 管理的特征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即一般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

管理的目的性

管理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管理目标 管理的人本性 管理的综合性 管理的创新性 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还有“软”因素。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统一的。二者的关系是: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 3、 管理主体的特征

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管理主体有两个必备条件: 要有一定的权力。

这种权力可能来自于以下方面:一是由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二是由法律程序所赋予的地位和职权;三是由某种传统制度所获得的继承权;四是由某种微信和声望所获得的影响权。 要有一定的能力。 4、 管理者的职责

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人员的选拔配备者。 5、 管理机构的设计原则

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 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 任人唯贤、则与录用的原则; 精简、效能的原则。 6、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

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 者、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7、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

从在管理课题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表现在:

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

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的服从;

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 8、 管理目标的涵义

管理目标与一般所说的目标在涵义上有所不同。一般所说的目标,往往只考虑要达到预期结果,而不去过多地考虑如何达到这一结果的问题。而管理目标则不但要考虑预期结果,而且要考虑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 9、 管理目标的作用

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思想统一,齐心合力;

导向作用。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 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目标确立后,使人明确方向,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目标实现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

10、 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的区别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

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

第二, 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

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第三, 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

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因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心理上的满足,并由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11、 管理信息的特征

有用性、综合性、经济性、共享性。 12、 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管理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

管理以信息为沟通联络的桥梁和纽带; 信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13、 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

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14、 管理的整体观念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组成部门相互联系,彼此依赖;

用系统观念来考察管理活动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体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整体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

15、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应用的特点

第一, 考察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性; 第二, 考察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第三, 考察和解决问题的严密性。 16、 管理的择优观念的内容

质量第一的观念。“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正确地表述了质量的重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不仅是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