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试题 下载本文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3. 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4.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5. 5.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6. 6. 出胞(exocytosis) 7. 7. 入胞(endocytosis) 8. 8. 配体(ligand)

9. 9.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0. 10.

11.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12. 11.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3. 12. 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14. 13.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5. 14. 极化(polarization) 15.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6.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7.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18.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19.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20.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21. 阈值(threshold) 22.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23. 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24. 兴奋性(excitability) 25.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26. 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27.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8. 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 29. 钙触发钙释放(CICR) 1

30. 前负荷(preload) 31. 后负荷(afterload) 32. 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33. 单收缩(single twitch) 34. 强直收缩(tetanus) 35. 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36. 药物-机械耦联(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37. 电-机械耦联(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二、填空题 38.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膜的基架是液态的 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 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 。

39.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 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 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 合而修复。

40.能以单纯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都是 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 如氮气、甘油、水、尿素等;它们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 和 膜对该物质的 。

41.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经 易化扩散和经 易化 扩散两类。

42.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 ;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 电-化学 梯度进行的。

43.钠泵每分解1分子 ,可将3个 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 移入膜内。 44.钠泵主要分布在质膜上,而钙泵除存在于质膜上外,更集中的分布于 或 膜上。 45.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

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46.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 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 或 的能 力和具有 酶活性。 47.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通过与多种底物蛋白结合而发挥其调节作用,细胞内这种与 钙离子结合的蛋白统称为 ,它们的种类很多,其中分布广、功能多的 是 。

48.离子跨膜流动的产生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膜两侧对离子的 ; 二 是膜对离子的 。

49.静息电位是由 外流形成的,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 快速内流形成的。 50.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 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 通道 2

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51.钠通道至少存在关闭、激活和失活三种功能状态,其中的关闭状态和 状态是稳 态,而 状态只是一个瞬态;激活的通道会自动进入 状态。

52.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 ,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 的 。

53.缝隙连接通道可在细胞内 浓度过高或 等情况下关闭。

54.在刺激的 以及 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 的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 电位的 外加刺激的强度。

55.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 。

56.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 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纵管系 统的作用是通过对 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 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7.有机磷农药对 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 的清除,引起中 毒症状。

58.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 形成牢固结合,从 而阻断 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

59.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 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 的 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60.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是由 与细肌丝上 蛋白结合而引发的。

61.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 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 用是保持一定的 ,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62.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 状态,使肌肉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

63.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若每次新的 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 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64.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通常将平滑肌分为 和 。

65.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 和 内流形成的,两种离子各自的 作用与肌肉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动作电位的复极相是由 外流形成的。 三、选择题 A 型题 3

66.细胞内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Cl- 67.与膜内外Na+、K+分布不均匀有关的过程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68.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经途径 D.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9.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仅在外表面 B.仅在内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70.细胞膜糖类与膜蛋白或膜脂质结合的形式是:

A.氢键 B.肽键 C. 碱键 D.离子键 E.共价键 7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主要作用是:

A.离子通道的主要成分 B.离子泵的主要成分 C.受体的主要成分 D.抗原的主要成分 E.细胞的骨架 4

72.细胞膜糖链的功能是:

A.信息传递 B.转运物质 C.维持形状 D.识别标志 E.屏障作用 7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B.膜两侧的浓度差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74.CO2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A.分压差 B.电位差 C.水溶性 D.脂溶性 E.ATP分解供能 75.甘油跨细胞膜转运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6.氨基酸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7.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轴突末梢重摄取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8.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9.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5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0.内分泌腺细胞将合成的激素分泌到组织液中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81.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 ACh 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83.下述哪项不属于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的特点?

A.饱和现象 B.电压依赖性 C.结构特异性 D.竞争性抑制 E.与通道蛋白无关 84.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

A.均消耗能量 B.均是可逆过程 C.均有蛋白质参与 D.均是转运大分子物质 E.均是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物质 85.有关主动转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恢复和维持离子跨膜的不均匀分布 B.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C.需要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需要通道参与 86.下列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A.胰酶的分泌 B.肾小管泌氢 C.胃腺细胞分泌黏液 D.神经递质的分泌 E.蛋白质激素的释放 6

87.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属于:

A.出胞 B.入胞 C.单纯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8.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cAMP B.cGMP C.二酰甘油(DG)D.去甲肾上腺素 E.三磷酸肌醇(IP3) 89.cAMP 可以激活:

A.G 蛋白 B.磷脂酶 C C.蛋白激酶 A D.蛋白激酶 C E.蛋白激酶 G 90.IP3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细胞内储存钙释放 B.刺激细胞内储存钙释放 C.抑制细胞外钙内流 D.刺激细胞外钙内流 E.调控基因表达

91.相邻细胞间进行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

A.致密体 B.曲张体 C.中间丝 D.缝隙连接 E.突触小体 92.不存在缝隙连接的细胞是:

A.晶状体上皮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E.肝细胞 93.ACh 的 N 型受体属于:

A.通道型受体 B.G 蛋白耦联受体 C.效应器酶受体 D.胞质内受体 E.核内受体 94.ACh 的 M 型受体属于:

A.通道型受体 B.G 蛋白耦联受体 C.效应器酶受体 D.胞质内受体 E.核内受体

95.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 B.脂肪 C.糖脂 D.蛋白质 E.氨基酸 7

96.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决定于:

A.通道的数量 B.通道的溶解性 C.通道的脂溶性 D.通道的组成成分 E.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大小及其电荷情况 97.具有机械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肌梭 B.终板膜 C.神经细胞 D.视杆细胞 E.心室肌细胞

98.具有化学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肌梭 B.骨骼肌终板膜 C.神经胶质细胞 D.毛细胞 E.心室肌细胞 99.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 ATP 分子,钠泵能使: A.2 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 3 个K+移入膜内 B.2 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 3 个K+移出膜外

C.2 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 2 个K+移出膜外 D.3 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 2 个K+移出膜外 E.3 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K+移入膜内

10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10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B.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E.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8

10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基强度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动作电位的幅度 10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 零 B.无限大 C. 小于正常 D. 大于正常 E.等于正常 104.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05.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106.关于生物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均大于动作电位 B.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属于局部电位 C.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可以总和

D.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E.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在产生部位大 10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9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108.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109.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