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模式》中的问题有效性的研究
崇明县东门中学 陆惠菊
课题背景:根据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表现,应该具备如下的人格(非智力)特质:高度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丰富想象、善于观察、敏锐直觉和广泛爱好;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刚毅的性格,良好的习惯。人格特质的养成是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而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经历和精力是学习,所以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人格。落到实处就是要改善我们的教和学。
存在问题的分析:前两年我们东门中学化学组开展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问题探究模式”的实践研究。该模式的实施有以下四个环节①创设情景→②提出问题→③探究解决→④获得结论。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第三个环节探究解决问题的质量,包括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问题解决的水平和质量,探究过程的深刻性和合理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质量,包括提出问题的角度、(切入点)问题呈现的形式、问题包含的内容容量,甚至于问题编排的次序,表述的艺术等诸多方面。
而老师在备课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重视问题探究的过程,却轻视问题提出的过程;重视探究结果的评价,却轻视问题设计的评价。表现在教案中没有细致的准备和记录,课堂上问题的出台比较随意,甚至是即兴的,导致整节课缺乏理科应有的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逻辑性。学生的听课笔记中也很少有问题的记录,对探究的结果,到底是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十分模糊,很多学生只是记知识(探究的结果),而少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课后复习也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对于“我今天学到了什么?”的思考,缺乏清晰的头绪,
-可编辑修改-
。
只习惯于做做不完的题目,走“熟能生巧”的老路。(熟能生巧是提高操作性技能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而自然科学的学习应该是理性的,充满思辨的活动)。
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我校承担市级课题《学校教研组发展性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我组期望在化学教学研究上有所突破,使教研组建设有质的飞跃。对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模式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对本模式实施的四个环节中原被忽视的“提出问题”的环节强化研究,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更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根据学校十分强调的研究和指导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精神和要求,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我们老师应该怎样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空洞地教学生怎样“学”?我们要从改善和优化教师的教着手,去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根据我组已有的实践研究基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模式》,进一步提高该模式的效应,通过总结和分析该模式实践研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目的是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模式》的实施,更有效地改善和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结构性的知识网络,使学习化学的过程更科学,更高效。
课题成果:有效的问题设计的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将建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序集》,根据教材的编排,对每节课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的、严谨的、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使探究的过程有明确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探究的结果与问题一一对应,使问题更清晰、具体、真实,更有利于学生记录,梳理和复习巩固,条理清楚。每堂课的收获不只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系统的由问题的产生(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更有价值的是课堂设计上的问题意识,可望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学生思维上的问题意识,这将是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种飞跃。
-可编辑修改-
。
本课题研究源于改善(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而这种改善对广大中学生而言都是亟待解决,而且十分有意义的。本研究不是说教,是从改善教的方法入手,从研究教师的教入手研究学生的学,是具体的、有形的落到实处。
预设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呈现不可能全部是预设的,实际过程中还常有生成性问题。 应该说,大部分问题是预设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已经了解的学情,根据教材内容,根据过程设计的需要,总的一句话是根据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在教案中预先设定的,应该是深思熟虑的。所以问题提出的时机,表达的形式等等都是有准备的,基本上都做在课件中或者在板书计划中。
而生成性问题就不一样。我们要激励学生质疑提问,也就是有些问题希望学生提出来,老师还要善于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即时的,还有因为教学过程中派生出来的问题,不一定都要求在课上解决,完全可能或者说有必要把一些问题留到课后,凡此种种问题,一般都无法在课前全部预设好,那么这些问题质量保证靠什么?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除了靠教师的应变机智外,主要还是依靠对教材的深刻理解,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达、文字功底等等。
问题有效性的价值判断:不管是预设问题还是生成性问题,其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判断:(1)问题指向明确,学生探究任务明确。这其实是一种因果关系,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他会集中精力通过探究去解决问题,方向明确,思路清晰,使探究少走弯路。(2)问题在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就近区域。这就是常说的要学生去摘跳一跳摘得到的果子。太容易的问题,貌似热热闹闹解决问题,实质价值不大,思维没有深度,甚至根本没动脑子,或没有意义的动手等等,变相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问题难度太大,对大多数学生反而没有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