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学习这门课程。掌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概念。同时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和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观点,特别是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首先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从内涵上:①从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从外延上:①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广义上说,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引领实践创新的产物。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突出了“老祖宗不能丢”与“讲新话”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已成为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在运用中也得到了丰富。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而是具有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经济上,有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在五种经济成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和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③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在五种经济成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④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⑤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①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②1953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④总路线的依据是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用
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经历了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手工业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三个步骤: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具有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④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采取赎买方式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
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⑥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以这些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