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下载本文

中国建筑 管理表格 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济南市轨道交通R1号线 表格编号 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交 底 人 一、适用范围 文件名称 交底日期 本交底适用于济南市轨道交通R1号线高架段(试验段除外)土建工程桩基混凝土灌注施工。 二、施工准备 钻孔灌注桩检孔完成,钢筋笼下放、二次清孔干净彻底后,经监理单位检查确认,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钢筋笼安装就位并经复核平面偏差在10cm,高程在±10cm以内;沉渣经测定符合≤5cm的要求;现场混凝土满足首次灌注埋深≥1m要求,并有保证连续灌注的混凝土供应。 三、施工程序 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程序为:导管水密性试验及安装→二次清孔→混凝土现场检测→首批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导管和导管随混凝土灌注进程的提拔→拆卸→清卸→埋深控制→填写灌注作业记录。 四、施工要求 (一)、导管水密性试验及安装 1.水密试验方法 把拼装好的导管先灌满水,两段封闭,一端焊接出水管接头,另一端焊接进水管接头,并与水泵出水管相接,启动水泵给导管注入压力水,当水泵的压力表压力达到导

管需承受的计算压力时,稳压15min后接头及接缝处不渗漏即为合格。 2.导管拼装 可在钻孔旁预先分段拼装,在吊放时逐段拼装。分段拼装时,应仔细检查,变形和磨损严重的不能使用。导管内壁和法兰表面如黏附有灰浆和泥砂应擦拭干净。 3.导管吊放 宜用两根钢丝绳分别系吊在最下端一节导管的两个吊耳上,并沿导管每隔6m左右用铁丝将导管和钢丝绳捆扎在一起。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距孔中,轴线顺直,稳步陈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导管上用油漆划上刻度,导管安装好后,插入孔底,然后提离孔底30cm,检验导管实际长度。导管下放完毕后,做提升试验,检查在导管提升过程中是否与钢筋笼相互影响,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提升导管时不会出现导管挂住钢筋笼的情况。 (二)二次清孔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必须进行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筑工作,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前述喷射法向孔底喷射3~5min,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混凝土。 (三)混凝土拌合物现场性能检测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需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扩散度四项指标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四)混凝土灌注 根据规范规定,初灌量必须满足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至少1.0m的要求,故必

须保证砼的初灌量,最小初存量计算如下: V≥πD2/4×(H1+H2)+πd2/4×h1 式中V——砼初存量(m3) d——导管内径(m) D——成孔桩径(m) H1——孔底至导管底距离(m),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深(m) h1——桩孔内砼顶面与导管内砼顶面的砼柱高度(m),h1=HW*γW/γC。其中HW——孔内水或泥浆深度(m),γW——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 γC——砼的重度(取24KN/m3)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的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同一个桩的混凝土持续灌注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尽量缩短导管拆除时间,下料掌握好速度,不宜太快太猛,以免造成气堵。 工作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是,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料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空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1.导管提升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并挂上升降设备,然后松动导管的接头螺栓或快速接头,同时将起吊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