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2015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 文(二)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县(市、区)、学校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A.驰骋/聘请 ..

B.狡黠/遐想 ..C.依仗/绮丽 ..D.渗透/参杂 ..

饶恕/溯源 ..

寒暄/煊赫 ..洗涤/嫡亲 ..果脯/辅导 ..

腮帮/敷衍塞责 ..

癖好/否极泰来 ..箴言/三缄其口 ..纤巧/鲜为人知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照金村的孩子们也可以在崭新的校舍里上课了,他们的教学楼、教学设施、宿舍、食堂、塑胶操场等设施一应具全。

B.教辅出版门槛低,市场上有高品质的能够“出口”到国外的教辅书,但也不乏东抄西凑的粗制烂造的“害人书”。

C.登山大剑山峰顶,竟能看到三月飘雪,山间的皑皑白色、山野油菜花的金黄色和野樱桃的片片粉白色,给剑门关添了一丝烂漫。

D.在兵马俑的塑造上,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兵马俑头上的塑造,准确细腻,五官端正,惟妙惟肖,显示了精湛的造形能力。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谷歌公司是知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但不广为人知的是,它还是搞生物技术研究,______衰老就是它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②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一味____,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③同学间深厚情谊的表现就是这样:即使很久不见,相互间的感情也不会______。 A.延长 庇护 C.延缓 袒护

淡薄 淡薄

B.延长 袒护 D.延缓 庇护

淡泊 淡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辽宁男篮虽然在总决赛中输给了北京队,取得了篮球联赛的亚军,但他们展现出的困兽..犹斗的拼搏精神,也是值得称赞的。 ..

B.仿造与创造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仿造是企图亦步亦趋地坐收渔利,而创造则是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进行创造性的研发。

C.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和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让马云成为本届汉诺威IT展览会开幕式首当其冲的演讲者。 ....

D.吴亚琴成名是因为经过19年的努力,把一个环境条件差的老社区变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一团和气的花园式社区。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互联网+”计划依托互联网开放的信息、强大的资源整合和数据分析能力,将助力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为其注入更多活力和潜能。

B.家庭农场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受到尚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局限,使得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

C.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发展和振兴足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D.3月21日,海南航空一架飞机使用了由中石化从餐馆收集的餐饮废油转化而来的生物燃料,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刘禹锡诗的“斯须炒成满室香”,由于使用“炒”这个在唐代极为罕用的字,后世人误解绿茶的炒青工艺起源于唐朝,甚至茶界专家推定为西汉。

茶叶加工历史不能脱离中华的饮食(烹饪)历史进行孤立研究。历史上,任何茶叶加工技术的出现和提高,甚至新茶类的出现,都是在食品加工烹饪技术突破和存在后才出现的。东汉的《说文解字》还未见“炒”字,其后南朝的《玉篇》也无此字。宋代的《广韵》和《集韵》中出现的“炒”,涵义意想不到的是“熬”,不是烹饪技法中的“炒”,更不是今天从字面上理解的茶叶加工中炒青的“炒”。

从《礼记》记载的周朝“八珍”,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菜单,再到唐朝著名的“烧尾宴食单”、乃至宋元的饮食著作,并没有发现“炒”作为烹饪加工的确切记载;从唐及此前的壁画及出土的随葬陶瓷灶,我们可以看到多眼灶上的饮器为釜、甑和甗,适合于煮和蒸的烹饪方式,一直到宋元时期才出现有可能具备“炒”功能的圆底薄铁锅。

从中国烹饪历史及文字演变,基本可以排除“炒青”工艺出现在唐朝及唐之前。根据一些模糊的史料可以推想,“炒”作为一种烹饪技法,在南宋很有可能小范围出现,应出现在皇宫、贵族和大都市高档的酒楼,民间并未见记载。南宋陆游《安国院试茶》诗后自注:“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这里的“炒青”应该是对当时散茶颜色或者外形特定的描述,也不能理解为是绿茶的一种杀青工艺。

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于茶叶加工的描述,是史上首次明确出现揉捻以制作条索形散茶,但是,杀青部分仍是蒸青。明中期嘉靖年间《茶谱》,勉强算是首先提到茶叶加工意义上的炒青,但也只用了“炒焙适中”四字。一直到万历时,《茶录》、《茶经》、《茶疏》和《茶解》等才对炒青茶制法进行详细地描述。

回到“炒”在宋及宋以前的本意“熬”,其实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简陋的茶叶杀青方式,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泡青”或者“煮青”,方法是将茶叶直接放入开水中几分钟杀青,是一种脱胎于“羹煮”的原始茶叶食饮方式。由于此法存在缺陷,目前几无人使用。

绿茶的加工方式的演变和改良,今天已经很难说是谁在确切的什么时期发明的,更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同时期内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并存,但是,不能脱离当时烹饪食饮技术的大前

提。只是优良的制法,或因为加工便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或获得茶客的肯定和追捧而得以推行。

什么茶才是中国茶的代名词,绿茶应该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吧。中国人形成了强悍的“绿茶思维”,大部分中国人只要说到茶,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一杯热气腾腾、淡绿清亮的绿茶。历史上,也只能是通过茶叶的形状来区分茶叶,团茶、饼茶、末茶、散茶,六大茶类一直到清朝才齐全。即使是建国以后,六大茶类的划分也透露出“绿茶逻辑”,这种思维定式无处不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口味的形成和嗜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绿茶在甑甗的蒸汽氤氲中,形象清晰地注入中国人的茶盏之中,成为中国人喜爱了一千多年的茶。最近十多年来,绿茶的霸主地位不断受到其他茶类的挑战,消费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但是,谁能笑到最后,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6.下列对茶叶杀青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陆游所说的“炒青”,应该是对散茶颜色或外形的描述,不是绿茶的杀青工艺。 B.元朝王祯的《农书》描述了以揉捻制作条素状的茶的茶叶加工方式,仍采取蒸青的杀青的方式。

C.万历时《茶谱》、《茶经》、《茶录》等菱,对炒青这种制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D.“煮青”是较为原始的茶叶杀青方式,脱胎于“羹煮”,由于有缺陷,目前基本无人使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的“斯须炒成满室香”诗句中使了“炒”,让茶界专家误解绿茶的炒青工艺起源于唐朝,甚至更远至西汉。

B.食品加工烹饪技术的突破和存在,是茶叶加工技术出现和提高的基础。

C.宋元时期的饮食著作中并没有发现“炒”作为烹饪加工的确切记载,但是出现了具备“炒”的功能的圆底薄铁锅。

D.一些模糊的史料记载了“炒”作为一种烹饪技法,在南宋可能出现在皇宫、贵族和大都市高档的酒楼。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一定时期食饮技术条件下,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是同时并存的。

B.优良的制茶方法得以推行,是因为其加工便捷、效率高、成本低而受到茶客的和追捧。 C.绿茶是中国茶的代表,中国人具有强悍的“绿茶思维”,建国后六大茶类的划分也透露着“绿茶逻辑”。

D.中国人一千多年来喜爱绿茶,造成了绿茶的霸主地位,即使这种地位近十多年受到了挑战。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尚书雪冤狱 高彦休

尚书博陵公碣任河南尹,摘奸翦暴,为天下吏师。先是,有结客王可久者,膏腴之室,岁鬻茗于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是年笈贿适楚,始返楫,值庞勋构逆,阱于寇域,逾期不.归。

有妻美少,且无伯仲息嗣之属,妻尝善价募人,访于贼境之内,四裔竟无得其影迹者。或曰已戕于巨盗而帑其财贿矣。洛城有杨乾夫者,以善卜称,妻晨持一缣,决疑于彼。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