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 下载本文

-------------

传播学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 1、 传播的定义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 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3、 信息社会

所谓的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4、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5、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6、 大众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填空题

1、 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 传播的5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4、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5、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6、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7、 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

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8、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题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介系统的进程。

9、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0、 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 11、 信息社会具有的几个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12、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务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3、符号意义的分类: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

-------------

(2)外延性意义与内涵意义 (3)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14、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时间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15、组织传播的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16、组织的宣传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共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

17、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是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布莱士认为,报刊的三种重要功能,使它成为合理的、理性的舆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即: (1) 作为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 (2) 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

(3) 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

18、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国家、国家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19、全球传播系统的形成,正在使人类发生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治全球化的加速、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20、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的比重增大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但是,文化传播的扩大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它还伴随着激烈的摩擦和冲突;文化传播的背后,还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思形态的利益关系。 21、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

(1)它是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做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

(2)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是全球性文化支配。

(3)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那么很明显,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

22、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拉斯维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23、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24、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准备阶段、实查阶段、数据处理阶段。 25、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非概率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概率抽样)。 26、问卷的构成:基本项目、与调查有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27、问卷中的问项,依回答方式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

28、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伴随着对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和条件的严格限定和控制,所以称为控制实验。 简答题: 1、 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 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 大众传播的特点: -------------

-------------

(1)(主体活动)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对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手段)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内容)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5)(机制)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视听众热线电话等),但是这种反馈机制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3、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4、如何区分符号和象征符

(1)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是一种基本要素。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思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2)象征符则具有不同的性质: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5.象征性互动理论

(1)定义:象征性社会理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2)倡始人-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演稿《精神、社会与自我》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象征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互动关系。 (4)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前提: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5)象征性社会互动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6)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6、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1)“自我”意识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I)和客我(Me)”的统一。(2)“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3)“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值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4)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