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下载本文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生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

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为防止“滥读”而导致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种种困扰的限制,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方法,认清未来发展。

B.经典阅读又被称为“心灵的探险”和“灵魂的壮游”,它能让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

C.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生有限,对自己、家人、国家、社会要有使命感。

D.经典阅读因为能帮助人了解自己,所以它致力于对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活虽然是最好的导师,但它未必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 B.媒体构建的生活世界,有时只是表象,很难映像真实的世界。 C.人最难自知,但只要了解自己,就能够做到观照自我。 D.经典阅读不同于“浅阅读”,它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体因为有了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会被表现得更具真实感。

B.阅读经典可以让人们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检查自己,并养成反省习惯。

C.“浅阅读”并非全都无用,但沉浸其中的人们收获的只能是外在的物质成功。

D.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总会有一大群读者,但它有可能会导致杰出的头脑离开思想。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①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任伯雨列传》) 【注】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 苦:苦于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 谠:正直 C.若贷而不诛 贷:推卸 D.俾权给事中 权:担任

5.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B.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C.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D.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伯雨自幼与众不同,做雍丘县县令时,爱民如子,大力整顿漕运,使其境内不再受盗贼之害。

B.任伯雨担任左正言时,上书徽宗,揭发章惇有篡位的野心。而据北使之说,辽主曾对章惇屡次称善。

C.任伯雨多次谏言,大臣很畏惧他,皇帝也告诉他不说或少说,后因党事被革职,又被迫迁往昌化。

D.任伯雨对朝廷忠心耿耿,徽宗曾经重用他,他死后高宗诏赠他为龙图阁,加赠谏议大夫。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5分) 译文:

(2)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台 城①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8.本诗题咏台城,也有凭吊六朝古迹之意,诗中“六朝如梦鸟空啼”一句含义隽永,此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妙?请加以赏析。(4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2)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3)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4)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 (5)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中,用“残花”来寄托情思的两句诗分别是: , 。

(6)李白《子夜吴歌》中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含有“捣衣”情节的诗句是: , 。 (7)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现出作者怀有归隐意向的诗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