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下载本文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贤即乡中贤明士绅,是取得了一定功名的读书人(即学绅)和居乡的官员(即官绅),他们具有很高的声望并受当地人敬重。“士大夫居乡者为绅”,“士大夫”是指有功名,“居乡者”是其限制条件。言外之意,乡贤不能是在职官员,而必须是卸任(退休、罢官、丁忧等)回乡的官员。财富和地产本身不是士绅身份的充分条件,庶民地主不论拥有多少土地也不属于士绅集体。

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实行郡县制。在地方政府中,县级衙门就是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央王朝向地方派遣的官吏到县级为止,正所谓“皇权不下县”。理论上讲,知县代表朝廷直接管辖全县所有事务,“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但偌大的一个县,地域既广,人口众多,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凭县令一己之力全面管理当然不现实。因此,借助乡贤之力成为必然之举。

乡贤之所以能成为县令与百姓之间的中间人,不仅因为乡贤拥有崇高的声望,还因为他们具有普通百姓不具备的特殊身份和资本。

首先,“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与平民百姓不同,士绅可以自由拜见官长,且不必行跪拜之礼。尤其是官绅,甚至不在当地司法的管辖之下,也不受常规司法程序的约束。乡贤的特殊身份为调停官府和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提供了便利。其次,不论是学绅还是官绅,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在科考时代,对于学绅而言,既与考官建立了师生关系,又与同科及第者有同年之谊。官绅更甚,不仅拥有学绅的人脉关系,而且,还有上下之属、同僚之好等。这样的人际关系网使乡贤即使身退林泉、隐居故里,依然拥有巨大能量。还有,乡贤阅历丰富,尤其是一些退居乡里的官绅,他们先前就是官员,几十年的宦海生活累积了大量的处事经验。实践证明,由乡贤主管或监造的公共工程和公共福利事业,其效果比各种胥吏(县令任命的办事人员)的管理要高明的多,而其成本却要比胥吏们低。丁日昌曾说:“绅董若有侵渔,尚惧清议之持其后,差役则唯利是图,非清议所能动心……弟里居时,每见孤贫、育婴、恤嫠诸善举,由绅董经管者,虽不能滴滴归源,尚有七八成可归实济。由书差经管者,则账房分十之二三,杂务门上分十之二三,书差又复侵渔十之三四,穷民所占实惠,不过一二而已。”与唯利是图的胥吏相比,乡贤鉴于“清议”,至少还有几分敬畏之心,百姓能获得更多实惠。再有,乡贤通常拥有雄厚的财富资本,衣食无忧,无需像胥吏那样明目张胆地向百姓敲诈勒索,在一定程度上与百姓拉近了距离。

- 1 - / 12

乡贤“生于斯,长于斯”,对当地的风土习俗,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非常熟悉,处理百姓的事情,他们驾轻就熟。社会体制结构也因此为乡贤参与管理提供了契机。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乡贤是不可缺少的中间人。事实上,百姓也对他们充满了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成为百姓解除困境的重要介入者。

(摘编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贤的声望皆来自其“学绅”或“官绅”的身份,庶民地主即使更有财富,也不能具备。 B.在职官员虽然都是有功名的“士大夫”,却因不满足“居乡”的条件,不能被称为“乡贤”。 C.知县由中央政府委任,受命管辖全县所有事务,但因为事务繁杂,知县不可能独挑重担。 D.乡贤虽有官方背景却不担官职,并非普通百姓却受百姓敬重,是官民间不可或缺的中间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乡贤身份特殊,享受多种特权,,甚至能不受县令管束;同时,他们在乡民中享有很高声望,这便于他们调解官民矛盾。

B.乡贤可以通过师生、同年、僚属等人脉关系掌握一定权力,又有丰富的官场处事经验,很适合帮助县令监管公共事业。

C.乡贤受道德约束,通常不会直接勒索百姓,又能给百姓解决困难,带来实惠,因此乡贤常比胥吏更得百姓信赖、敬重。

D.乡贤因熟悉当地风土习俗、社会关系而在处理乡里事务时独具优势,这令他们参与乡村社会的管理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建社会中存在庶民地主捐买科举功名或者荣誉官职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能因此提升政治地位,享受某些特权。

B.理论上,县令代表了中央政府的利益,乡贤代表了乡民的利益,如果他们出现矛盾冲突,乡贤将为乡民争取利益。

C.对县令而言,胥吏唯利是图虽然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甚至激起百姓不满,但胥吏毕竟是由自己选任,其作用不可替代。

D.在当今社会,乡贤赖以生存的传统乡村社会体制结构已发生改变,乡贤的地位和对百姓的重要性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 - / 12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毓上疏曰:“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车驾宜镇守中土,以为四方威势之援。今大军西征,虽有百倍之威,于关中之费,所损非一。且盛暑行师,诗人所重,实非至尊动轫之.时也。“迁黄门待郎。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许昌偪狭,于城南以毡为殿,..备设鱼龙曼延

①,

民罢劳役。毓谏,以为”水旱不时,帑藏空虚,凡此之类,可须丰年。“又上”宜复关

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事遂施行。正始中,为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盛夏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爽方欲增兵,毓与书曰:”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于井陉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爽无功而还。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爽既诛,入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正元中,毋丘俭、文钦反,毓持节至扬、豫州班行赦令,告渝士民,还为尚书。诸葛诞反,大将军...司马文王议自诣寿春讨涎。会吴大将孙壹率众降,或以为“吴新有衅,必不能复出军。东兵已多,可须后问。”毓以为“夫论事料放,当以己度人。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大将军曰:“善。”遂将毓行。淮南既平,为青州刺史,加后将军,迁都督徐州诸军事,假节,又转都督荆州。景元四年薨,追赠车骑将军,谥曰惠侯。 ..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十三》)

【注】①鱼龙曼延:古代百戏杂耍名。②干戚服有苗:舜帝手持干戚舞蹈而使有苗氏臣服退舍纳原寇:晋文公守信退兵而使原地乱民投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B.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C.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D.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3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