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婧、王金清、李梦君、曹平平、汤成麟
关于家园合作的文献综述报告
【摘要】家园合作并非新话题,一直以来,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家长工作与家庭工作,但这种家园合作或多或少带有“幼儿园中心”的倾向。因此,家长工作往往变成了教育家长,配合变成了支配,一些来自家庭方面的反馈信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家庭和幼儿园还存在一些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要求方面矛盾的冲突,需要协调。我们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概括出了近年来有关家园合作的研究现状和有效地家园合作方式。以期对家园合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家园合作的现状、家园合作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家长
狭义的“家长”专指儿童的父母。广义上讲,指在儿童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有成年人,比如对儿童成长、教育都起重要作用的(外)祖父母和儿童的看护者等。
本文取广义上“家长”的定义。 2、合作
中外学者对此做出了不同的阐释。张韵(2009)通过《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我国社会学家认为,合作是“人们在从事某一项工作时的联合行动”,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助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美国教育家指出,合作是“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合作性活动中,个人追求的是既利于他自己,也利于其他组员的结果。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合作是“一起工作,帮助别人”。“合作”强调人们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彼此利益,最低限度地控制共同的花费而共同活动。“合作”的双方或几方地位是平等的,也没有主次之分。 3、家园合作
张帆(2005)将家园合作解释为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英语中表达“家园合作’,意思的词有很多,常见的有:,’Parent一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合作)”、”Home一school cooperation/school
partnership(家校合作)”、”Home一school collaboration(家庭学校配合)”,与之相关的词还有“Parent involving/Parental participation(家长参与)”等等。
综上所述,以上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承认“家园合作”是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交流配合和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国内外对家园合作的研究历程
国外:家园合作源于18世纪的美国,当时已有一些学生家长组成家长会,聚集在一起祷告讨论或研读圣经,目的在促进子女道德发展与宗教信仰。而真正强调家长教育权的家长参与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开始,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始关注和重视家庭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并为家园合作提供了政策法规导向。
国内:对“家园合作”的述及起于1996年,集中在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合作的误区与出路、家园合作经验初探等;兴于2001年,论文篇目增多,涉及面扩大(包括探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探讨家园合作的内容、家园合作新模式的探析、国外家园合作共育特征的探讨等),这可能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因为在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大力倡导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合作。
三、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20世纪开始,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都在其改革过程中体现了对家园互动的重视。如美国教育部早在1994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目标》蓝皮书中指出,到2000年美国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每一所学校与每一个家庭将要加强伙伴关系的建设,将增加父母对提高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及学术成长的参与和投入”。1991年,新西兰教育部委托两名学前教育专家M·卡瑞(Carr)和H·梅(May)制定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且正式颁布于1992年。该指南强调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社会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认为学前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社区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才能使儿童世界的某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匹配,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的观点也是:“父母的参与必不可少,而且有很多形式。父母在孩子的学习经历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家庭带给学校很多想法和技巧,或带来更重要的东西———父母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些都有利于一种新的教学法的发展。这让教师能够把家庭的参与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合作关系和不同智慧的融合,而不是一种威胁。”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必须家园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成效”。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所以,家长和幼儿园双方都应将对方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联系,彼此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四、家园合作的作用
1.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幼儿的发展可以说是整合从两种场所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的结果。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的学习经验更具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一方面,幼儿在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幼儿每天从家庭到幼儿园,又从幼儿园到家庭,这两个环境之间自然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取决于这两个环境对幼儿施加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 2.家园合作,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会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学习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
3.家园合作可以多方开发幼儿教育的资源。比如,家长拥有不同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本身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则可以为家长提供各种有关教育的资讯,并指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社区环境的教育价值,学会积极利用它们来教育儿童。
4.“教育是一种通过共同探索而进行的社群活动和文化分享”。家园合作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家长可以分享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儿童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尽管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各方面的教育要求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孩子的习惯养成,更要家园配合,统一要求。因此,家庭应主动与幼儿园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教师在教育幼儿方面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家长对幼儿了解全面,感情很融洽。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同切磋,同心协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成长。
五、家园合作类型的研究
在众多探讨家校合作的文献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的类型进行了多种层次的划分。如,杰斯特威克(Gestwicki)(1992)将家校合作按家长参与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l)低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允许家长参与到一些对教师的专业权威和决策权力不构成挑战的学校活动中来,例如,家长会,家长联系手册或个别交谈等,倾向于使家庭与学校
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家长得到孩子在学校情况的第二手资料;(2)中等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家长走进学校的环境中,学校提供给家长自己作判断、选择的机会,以参观访问者或志愿者的身份帮助学校;(3)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学校将教师和父母皆视为教育孩子的专家,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制定学校的决策。
六、家园合作的具体方式
在我们查阅的文献中可以找到许多研究家园合作模式的文章。总结文献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密切的伙伴关系,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首先应将幼儿园与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认识、同一方向、统一目标。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方向、目标要一致,家庭成员的认识、态度和方法要统一;其次保教人员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智能的幼儿,以提高教育工作质量赢得家长的信赖;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重尊重家长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同时,教师、家长应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具体来讲,关于如何开展有效地家园合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措施:
(1)展板宣传。不少幼儿园都在各班设置出一块区域作为与家长互动的园地。如“家园咨询小站”、“家园联系园地”、“家园联系册”等。在这些区域通常会展示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育儿文章、流行病的防治、健康知识的宣传等内容。“家园联系册”主要是记录每个幼儿一天内在园表现,以便家长了解。调查显示,这些区域很受家长欢迎。在这些区域中,很多困扰家长的难题都能找到解决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此交流分享育儿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但是这一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展板内容更换不及时,家庭联系册记录的内容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这使得展板宣传这一举措容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家长会。家长会是目前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家园互动形式。家长会是家园沟通的桥梁,可以真诚倾听家长的心声。几乎每所幼儿园都会召开全园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教师会告诉家长有关该学期的教育内容、举办各种活动的内容及程序、要求家长配合的准备工作等。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引导家长对有争议的问题说出看法,耐心向家长解释,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技能。但是这种形式主体还是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在家园合作方面的效果不是很突出。
(3) 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家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尤其是今天的年轻家长们有文化、有见解,对教育孩子往往具有独到的观点。家长来园参与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一是来园听课或参加活动;二是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作品;三是请有经验
的家长交流经验。这种方法使家长有充分体验和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机会。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家长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爱好、个性和其他优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家园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这一家园互动形式虽然得到一致好评,但是在大部分幼儿园中还没有真正得到推广。
(4)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幼儿园探索出的促进家园互助的新途径。幼师根据调查家长需求确定讨论主题,可以针对当前家庭教育误区,可以来自教师困惑, 也可以出自社会争议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具体情况拟定专题定期邀请家长开展论坛。或者幼儿园会邀请不同身份、有一定能力与专长的家长加入到“家长委员会”来,关定期集会,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如何改善办园条件”等话题组织讨论。通过这样的座谈会,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商量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对策,从而在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上形成了共识。
(5) 利用网络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一些年轻的幼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出一条家园合作的新途径。包括建立家园联系信箱,建立本班的QQ群,开设网上论坛等。网络上的沟通与实际生活中的沟通相比,有它的优势所在,有时人们的心里话更愿意在网络上交流,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养情况,通过家长对幼儿关心而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以促进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的关注。另外,一些幼儿园还有一个属于本园的网站,把有关幼儿园的制度、教师个人情况、幼儿学习情况、幼儿园的工作动态等显示在网站上,以便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和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但是这种途径受到地域的限制。在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很难实现。
总之,教育孩子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 老师和家长双方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家园合作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家长可以分享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儿童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家园双方只有合作学习, 步调一致,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达到科学教育。
七、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综述
周芳(1997)通过深入考察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情况,指出与幼儿园其它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大多数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整体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l)随意性强,计划性差;(2)灌输性强、商讨性差;(3)阶段性强,连续性差。①周红(2003)把家长与教师沟通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l)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2)沟通的内容往往是侧重孩子的不足;(3)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4)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缺乏艺术性和换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