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

当前,小学生教育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也促使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要进行改进,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要根据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变化,创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路与方法。这与小学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的小学生素质紧密关联。因此,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积极利用和优化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将新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 创新教育管理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办学的关键是教育,而办学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因此,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之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最高教育管理者,应该带头让学校的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给中层及一线的班主任放权,放手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遇到问题一起商讨,而不是一味地上传下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此外,还需要多向外界学习,多与其他学校交流,丰富学校的管理方式,从而转变陈旧过时的观念,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校长必须更新管理思想,与时俱进,提高素质,积极地引导教师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实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在教师中

间建立指导关系,让教师在坦诚的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新课程成果的喜悦。所以,校长在教学管理中,要善于重塑领导角色,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管理方式从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

1. 从教育层面上看,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人,二是指向文化。新课程的改革带来的绝不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点的变革,而是整体性的学校文化的变革。 2. 从管理层面上看,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十分注重“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柔性管理的基础则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它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柔性管理具有以下特征:内在的驱动性、影?的持久性、激励的有效性。 3. 从知识层面上看,新课程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性质,还具有文化性、不确定性、情境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的理由所在。 三、 教师队伍建设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新课程实验,不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

教材,还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1. 课程改革与教师新的理念的建立

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首先要在清晰如下观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成绩不是衡量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不能用成人眼中的明天设计孩子的今天;创新实践要伴随孩子每一天。 2.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努力做明师,即有高尚的道德,对课改实施做好心理准备,努力了解自己、了解教学本真,能把学生教明白、教聪明。更要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坚持六问:问学,即终身学习、了解学生、向学生学;问专,即专于课堂管理、专于教学特点;问思,即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问规,即尊重规则、尊重规律;问责,即追求高标、善于反思;问恒,即有恒心、有韧劲,顺也欣然,逆也欣然,在平静中,达到自己心目中的顶峰。 3. 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特点形成

做一个“有特点教师”,是新课改给每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形成教学特点,首先,要做好基础分析,即明确自身专业特点、自身优势、劣势;其次,要把握住与教学特点形成有关的要素,即:教师个性特征、学生年段特征、教材阶段目标、教学基本环节、教师教学评价、教学手段运用等,自觉地探寻它们和教学特点形成之间的联系,促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