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教案 下载本文

《民族社会学》教案

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的视野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全世界各地的人类群体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丰富的多样性。人类在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当然也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有关民族问题的研究应成为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种族、民族问题是当今最敏感的世界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之一。 一、民族社会学的学科概念、发展源流及意义

社会学在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活动和历史变迁时,经常把社会人群按照某种特性区分出一定的群体,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并因此逐步发展成一定的专题和领域,如以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特性群体为对象的老年研究、妇女研究、农民研究等。因此,以种族或民族区分的民族群体、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以称为民族社会学。

定义:民族社会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以各民族的民族文化、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等为研究内容,以综合考察和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的学科。

民族社会学最先是由民族学家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19世纪后期,西方学者所使用的“民族志社会学”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是这门学科的开端。(摩尔根等)。进入20世纪,欧洲学术界开始广泛使用“民族社会学”这一名称,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欧洲殖民地国家的学者对非洲或澳洲土著民族的研究。(马林诺夫斯基) 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文化、语言等情况,为制定殖民政策和进行殖民统治服务。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族群社会学研究,实现了研究对象的转向。在欧美许多高校已经有较长的历史(Sociology of Race and Ethnicity 种族与族群社会学)。

在我国,一般认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教育学家、民族学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1916)和国民政府研究院院长期间,积极提倡和主张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合作,共同开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研究,从此开始了我国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合作的历史和传统。80年代,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是民族社会学的新开端。198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为研究生首开“民族社会学”专业。该专业在理论和方法上大量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

在社会学视野中关于民族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其一,民族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之一。社会中的民族范畴具有两种范畴。一种是自在性,指社会中的民族存在各种客观特征,这些特征是社会中民族关系形成的基础;另一种是自为性,指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民族的出现和民族关系的形成,与人们的社会构建行为分不开。

其二,民族与社会运行。民族关系为重要判别依据,核心为利益格局。 其三,民族与社会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 其四,全球化与民族问题的凸显。民族主义浪潮,民族、宗教冲突。 二、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民族社会学对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比较研究。具体以下方面:

第一,关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通过对少数民族社会的阶级构成、民族成分、职业分工、人口状况等社会有机组合的分析研究,在宏观层次上把握一个民族的社会概貌,并进而进行民族集团的结构性差异的比较。比如,几个民族在受教育程度上可能会存在结构性差异,教育方面的结构性差异会影响民族成员的职业分布,而职业分布结构的不同又会影响民族成员的收入结构,并进而影响到该民族的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这一系列方面都是结构性差异分析的内容。

第二,关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民族间不平等和形成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与经济学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不同,民族社会学研究民族经济发展问题不是仅从经济领域入手,或仅限于经济问题,而是同时顾及到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经济的社会因素,如人们的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等,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是其特点所在。

第三,关于民族宗教、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问题。其研究目的不完全在于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历史方面和本身的具体内容,而是更多关注它们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的实际影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社会学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也是达到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手段之一。

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是一起人们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当前民族教育与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民族教育发展的快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

第四,关于民族关系。当今世界,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形势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国际风云的动荡与变幻,民族关系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影响下,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在当今国际社会,常因为民族宗教问题引起国际间的纠纷,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也时常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国家内部民族间的不和与冲突。上述表明了“民族、宗教无小事”这一论点。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的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毫无疑问,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也存在民族问题,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和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受世界范围的三种势力(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思潮、恐怖主义)的国际性影响。民族社会学的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民族社会问题的形势和特点,提出相应科学对策。

第五,探讨社会变迁与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迟发展、跨越式发展问题。 三、民族社会学学科主要特征

第一,侧重民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民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注重各种因素的综合研究。(1)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民族社会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将涉及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具体的领域虽各有相应学科研究,但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的系统研究则只能是民族社会学。(2)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就是在研究民族社会时必须纵观全局,放开视野,对任何民族社会现象与问题都不能孤立看待,而必须从多个侧面对同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注意个人、群体与社会各个层次的有机联系。(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民族社会学不仅要综合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要积极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使研究方法真正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构分析与过程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第三,注意吸取、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民族社会学作为民族学、社会

学的交叉性学科,继承了实证研究的学科传统,强调观察、调查、实验等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来,是其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学也是一门注重实证研究的学科,田野工作在民族学界得到了广泛运用。近年来,伴随实践的发展,两门学科方法上互渗互学,为形成民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特色创造了条件。

第四,结合政策研究。如果说实证性偏重方法的话,实践性则着重强调其应用性,强调它指导和改造社会实践的可能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学的发展始终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民族地区的实践而展开。民族识别、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现状调查等均围绕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民族社会学作为综合研究民族与民族地区现实的学科,更应该“结合政策研究”,注重对与民族问题有关的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社会实践效果开展调查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第五,结合区域发展研究。现实社会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不同的民族地区面对的现实状况与文化传统亦有较大差异,民族社会学在应对和分析这些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时自然应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注意结合区域特征、民族特色与时代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构筑开放的学科体系,以不断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四、我国民族社会学学科价值及专业发展前景 学科价值:

其一,改善民族关系,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从时代要求方面看,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多民族国家的内的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的不均衡,会引起文化的再造、心理的困惑以及利益的矛盾,尤其要强调的是,当今西方大国的文化影响、经济渗透和政治干预在一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方面正在发挥重大作用。需要研究其中传统价值观念的重构、权利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社会组织的转型等深层次的问题。

其二,加快民族社会发展,缩小民族差距。民族社会学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具体现实的需要。我国正面临现代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重要关头,涉及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利益分配、人口迁移、社会流动、文化冲突等多方面的社会变迁,从民族角度看,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根本目的,需要根据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其发展道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其三,促进各民族间的理解、宽容与沟通。

发展前景:

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社会学专业具有相应发展潜力。现状:专业人员数量少,开设课程的社会学系比较少,生活在汉族地区的人们一般对民族问题不太关心。我国主要的社会学教程都较少涉及民族现象,作为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社会学的不足。发展重点(对象):位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民族院校及研究机构。有利条件:当地政府的支持;人力资源的便利;调查研究

思考题:

1.简述民族社会学的发展源流及其意义。

2.民族社会学与民族学、社会学的联系与区别。 3.如何认识全球化中的民族多样性?

第二章 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民族社会学在研究方法方面充分吸收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并运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