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问题及对策探究

作者:陈文文 黄 塬 郭欣欣 王秋雨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7年第09期

本文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学习项目(编号:201410471016)的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认为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的需要,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存在部分大学生好奇心过强、普遍存在盲目从众心理、情感得不到合理宣泄等问题。对此,实施加强大学生心理防御和心理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对情感合理引导的对策很有必要。 【关键词】 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对策探究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已经深深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力愈发增强,“宗教升温”的现象日益凸显,其中宗教影响方式的多样化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化尤为突出。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意识薄弱、心理不够成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具有片面性、模糊性,更容易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问题加以探究。 一、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的意义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文化思想的交流日益趋于广泛,宗教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多元化、时代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了宗教信仰,所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大学生群体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阶段是思想成熟、人格独立、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普遍存在极强的求知欲,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文化更是强烈吸引着大学生,使他们对了解宗教文化有浓厚的兴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表明: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失真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虽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但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出现了诸如民族精神退化、西方化思潮蔓延、西方宗教至上等现象,有些大学生从心底里认同西方宗教,而对本民族宗教则有一定的排斥和贬低。故此,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大学生身处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发生着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思想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学业、生活、就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难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顺利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也有些学生通过接触宗教,得到“佛祖会保佑你”和“耶稣会救赎你”等宗教性的安抚。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不强,因此宗教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有些大学生通过信教来达到自己所谓的“心理救赎”。然而并非所有的宗教都会带给大学生们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的研究,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现状分析

宗教发展史也是时代的发展史,不同时代的宗教信仰尤其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了解时代的宗教信仰认知现状,也就能深入的了解宗教,这有助于分析和认知宗教所带来的利弊。当今大学生的信仰认知现状具体如下: 1、部分大学生好奇心过强

成长的步伐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变化,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和变化,大学生们所获得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使得他们对未知的世界产生了十分强的好奇心。适当的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就会盲目的探索、挖掘想知道的一切。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辨别能力不足大学生来说,弊远大于利。宗教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必然有其产生和发展几千年的社会因素,也必然有庞大的信众。但正处于人生中求知欲最为旺盛阶段的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的不足,看待问题片面,对事物缺乏全面的思考和认知,部分学生对宗教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关注宗教中一些庄重的仪式、古老建筑、节日等,没有深入的了解宗教的历史文化、产生背景等核心内容。所以这种盲目的信仰和了解很有可能导致没有任何宗教经验的大学生深陷于积极参与各种仪式,沉陷于自认为完美的宗教活动中无法自拔,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甚至学业。 2、大学生普遍存在盲目从众

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这就是从众。这种行为在大学生群体里表现较为突出,有很多大学生为了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来求得与群体的一致性。在宗教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学生选择宗教信仰时也源于群体部分人的宗教观念影响,这种一味追求与群体的一致性,而忘记客观分析所选宗教的性质及其合法性的行为,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同为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选择宗教信仰时,不免有学生凭借满腔热情做出冲动的决定。而由于群体的“心理从众连锁反应”,最后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作为祖国栋梁的大学生误入不法宗教,将成为社会的损失。 3、大学生情感得不到合理的宣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因为大学生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多种问题,又由于自尊心强等顾虑,不愿意选择和周围朋友或者老师分享,使情感无法得到合理的宣泄。而宗教由于仪式的参与感十分强,很容易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集体感和归属感上的共鸣。长时间的相处、高度的信仰,得到了需求的认同感等等,会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存在感;信仰者精神的诉求上升为与信仰交流并得到高度认可;思想的认可、心理的自我安慰得到巨幅的提升,并且由于情感诉求的保密性、随意性、可靠性,极度需要精神诉求的大学生,会选择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各种宗教信仰,以求得到精神的解脱,灵魂的升华。正是受这种心理的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在不了解宗教组织的具体情况下,加入了自己所认为的完美宗教。在自己认为完美的宗教中,从事一些宗教活动,结交一些所谓好友,这些都让他们感觉情感得到了宣泄。因此,宗教便成了大学生们寻找答案和心理安慰的地方。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问题的对策探究

选择合法的宗教作为信仰可能会促进大学生思想发展,选择不法的宗教作为信仰将使大学生误入歧途,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现状,我们应该从加强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防控教育和对大学生情感合理引导等方面采取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宗教。 1、加强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

信仰作为一种自觉的选择,不能通过外界强制得以改变,宗教信仰亦是如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宗教有兴趣但了解甚少的现状,我们需要从两方面加强各高校宗教知识的普及,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方面,开展宗教知识普及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宗教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建设一支专业性强和专业素质高的研究队伍,通过课堂、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增强对宗教的全面和深入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了解宗教的根源和认清宗教本质,消除对宗教神秘感畏惧,摆脱盲目信教;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要发挥思想理论政治课程作为大学生开展信仰教育主要渠道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帮助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建立信仰,使无神论成为大学生的共识。总之,通过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积极抵制不法宗教诱惑的能力,认清宗教中不符合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思想,认识到宗教的潜在危害性,从而辩证地看待宗教以及各类宗教行为、宗教问题,最终形成理性的对待宗教的能力。 2、加强大学生心理防控和心理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抚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问题的一大要务。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能动性,高校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从而加强大学生的适应力、承受力、调控力等心理素质。通过科学的方式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正确认识自我,才不会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