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砂试验检验规程全精讲.doc 下载本文

型砂含泥量的测试方法

1范围

本实验程序概述了型砂(旧砂)含泥量的测试方法。 2型砂水分的概念

指型砂(旧砂)中直径小于20微米的细粉的含量。 3 装置和试剂

a) 600mL专用洗砂杯 b) 虹吸式洗砂机 c) 电烘箱或红外线烘干器 d) 感量为0.01g的电子天平 e) 漏斗 f) 快速滤纸 4 程序

称取烘干的试样(50±0.01)g,放入容量为600mL的专用洗砂杯中,加入390mL蒸馏水和10mL5%的焦磷酸钠溶液,在电炉上加热后从杯底产生气泡能带动砂粒开始计时,煮沸4min,冷却至室温。将洗砂杯放置于洗砂机托盘上锁紧,搅拌15 min,取下洗砂杯再加清水至标准高度125mL处,并用玻璃棒搅拌30s后,静置10min用标准虹吸管虹吸排水。

第二次仍加清水至标准高度125mL处,用玻璃棒搅拌30s后,静置10min用标准虹吸管,虹吸排水。

第三次以后的操作与第二次操作相同,但静置5min用标准虹吸管虹吸排水。这样反复多次,直至洗砂杯中的水达到透明不再带有泥分为止。

最后一次将洗砂杯中的清水排除后,把试样和余水倒入直径为100mm左右的玻璃漏斗(漏斗中装有定性滤纸)中过滤,,将试样连同滤纸置于玻璃皿中,在电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温度为105℃~110℃,也可用双盘红

外线干燥器烘干60min)。烘干后置于干燥器内,待冷却至室温时称量,称量后的试样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5 结果的表述

含泥量X按下式计算:

X?G1?G2G?100%1

式中:

G1——试验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2——试验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

g); g)。 型砂挥发份和灼烧减量的测试方法

1范围

本实验程序概述了型砂挥发份和灼烧减量的测试方法。 2型砂挥发份和灼烧减量的概念 测定型砂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 3 装置

a) 马弗炉 b) 带盖坩埚 c) 双盘红外线烘干器 d) 感量为0.01g的电子天平 4 程序

(1)坩埚在马弗炉中于1010℃中预先煅烧至恒重,放置在坩埚中冷却。 (2)称取10g烘干至恒重的样品放入坩埚中,将此重量(含坩埚)记为原始重量。

(3)坩埚盖上盖置于马弗炉内在649℃下煅烧1小时。

(4)1小时后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待坩埚冷却至室温,去掉坩埚盖称重。此重量与原始重量的差值再乘以10即得到该样品的挥发份(重量百分比)。

(5)将称量完的坩埚(不带盖)重新放入马弗炉中,在1010℃下煅烧4个小时。

(6)4小时后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直至冷却到室温。

(7)坩埚称重。前后两次重量差再乘以10即得该物质的灼烧减量(重量百分比)。

5 结果的表述 见程序中的第(7)条所述。

型砂粒度的测试方法

1范围

本实验程序概述了型砂和旧砂粒度的测试方法。 2型砂粒度的概念 砂粒的粗细分布状况。 3 装置

a) 震摆式筛砂机 b) 铸造标准筛

c) 感量为0.01g的电子天平 4 程序

(1)取50.0±0.01g样品洗含泥量,将剩余的物质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 (2)用于做粒度分析的标准筛,由上到下按如下次序放置:6#,12#,20#,30#,40#,50#,70#,100#,140#,200#,270#,底盘。 (3)把烘干的样品倒入最上部的筛网上,盖上盖并开始筛分。 (4)振幅设为1.0,震动时间设为15分钟。

(5)筛分完毕取下套筛,并称量每一个筛网上的砂量。嵌在网眼中的颗粒应用毛刷刷下来,并作为筛网上的滞留部分称重。 (6)记录和计算每一个筛网上的百分数。 5 结果的表述

(1)粒度组成按每个筛子上砂子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进行计算。将每个筛子及底盘上砂子质量与含泥量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差相加,其总质量不应超出(50±1)g,否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2)平均细度的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出筛上停留的砂粒质量占砂样总量的百分数,再乘以下表所列的相应的细度因数,然后将各乘积相加,用乘积总和除以各筛号停留砂

粒质量百分数的总和,并将算得数值取整,其结果即为平均细度。

筛 号 细度因数 6 3 12 5 20 10 30 20 40 30 50 40 70 50 100 70 140 100 200 140 270 200 底盘 300 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细度??P?X?Pnnn

式中:Pn — 仼一筛号上停留砂粒重量占总量的百分数; Xn — 细度因数; n — 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