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临考背诵要点 下载本文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临考背

诵要点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合群需要、自我肯定需要

镜像自我:个体的自我概念就引导自己塑造了实际的自我,否则,个体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人际交往的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利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上述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又分为主动的、被动的两种情况。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家霍曼斯,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

人际沟通:狭义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功能: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平衡。(有需要满足功能)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类型: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表情、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间。 人际吸引的条件:相似性与互补性、个人品质、接近性与熟悉性

人际关系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所首创的。 群体的主要功能:(1)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群体的一般特性: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的领导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品质或情境,还取决于个人的品质与其所处的情境的匹配程度,不同情境应该有不同特质的领导者。

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成员每人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拉塔奈认为,社会惰化的原因:第一,社会评价。第二,社会认知。第三,社会作用力。 去个体化: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匿名性,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 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克鲁特认为,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 第一,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

第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第三,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个群体的冒险性。 第四,社会比较的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 第五,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

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表面上顺从,另一种为内心真正的接受。

个体从众原因:(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服从: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 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发出者。(2)命令的执行者。(3)情境因素。 个体服从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合法权力。第二,责任转移。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