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2、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3、(2010·北京模拟)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

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4、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

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 B.义 C.仁 D.忠 5、“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8、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A. 儒学内部的改造 B. 统治集团的斗争 C. 社会环境的变化 D. 其他学说的衰落

1

9、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10、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

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1、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

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 “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2、“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

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13、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

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1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

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5、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16、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7、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8、下列属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的是

2

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反对重农抑商 D.主张“经世致用” 1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20、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 抗清斗争高涨 B. 社会相对安定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 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8分)

(3) 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6分)

(4) 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2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