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下载本文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10月20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教学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

2.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材简析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又富有逻辑的力量。学习时,须用心体会。

教学方法 :点拨 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 诵读 讨论

1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落实字音

胡龁 衅钟 觳觫 褊小 庖厨 无以,则王乎? 彼恶知之? 二、了解孟子 1、学生介绍孟子

2、教师补充 强调其行仁政的思想 三、熟读文本,把握大意 1、学生朗读 2、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4、学生再读 四、翻译重点语段

如第2、4、7、8、10、11、12、13、14段五、落实词义

仲尼之徒 无以,则王乎

臣未之闻也 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牛何之 将以衅钟 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有之 不识有诸 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 诚有百姓者 即不忍其觳觫 王无异于百姓? 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 则牛羊何择焉 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

2

君子之于禽兽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六、总结特殊句式

臣未之闻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将以衅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彼恶知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七、深入探究

齐宣王欲王天下,孟子欲推行仁政思想,孟子如何展开劝说? 简说: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八、课堂小结

孟子论辩的技巧就在于能抓住对方的心理并因势利导,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3

九、布置作业:梳理知识点,预习文本第二部分。 十、板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 行霸道 建霸业 重点虚词 之 于 以

孟子 行王道 施仁政 重点实词 王 保 伤

爱 择 诚

十一、教后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