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特点(P65~67图)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交通; (5)广阔的市场。
4、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5、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6、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7、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8、 新兴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的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九州岛)等地。
9、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P69图)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③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⑦交通运输方便。 10、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特点比较 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过程 资本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以 中小企业为主 轻工业 分散 低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传统工业区 以大型企业为主 重工业 集中生产 高 集中布局 1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1)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产品:研发费用高; (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13、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条件(P71图4.19)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4)便捷的交通(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
第 26 页 共 38 页
14、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世界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15、“硅谷”企业的扩散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公路运输 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管道运输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3、交通运输方式正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第 27 页 共 38 页
4、影响交通线或点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③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①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②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③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例如株洲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
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大运河沿岸的城市。
3、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大,山区比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少,商业网点分布密度比平原地区小。
4、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也有影响,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5、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 28 页 共 38 页
主要知识点:
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和谐。
2、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环境自净能力指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静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等)两大类。 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资源耗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7、环境问题在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8、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峻(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1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试说明要求:
1、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主要知识点: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
2、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
第 29 页 共 38 页
(1)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
4、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点:①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②层次性;③差异性和同一性;④整体性;⑤可变性。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P2图1.1,P3图1.2) 共性 地理环境差异 土地条件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小 温带季风气候区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大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人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旱地耕作业 第 30 页 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