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 下载本文

名词解释:

1、 沃尔特·D·斯科特

他是第一位将心理学应用于广告的学者,1901年,广告心理学之父沃尔特·D·斯科特首次提出了消费心理学概念。沃尔特·D·斯科特的《广告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之后,他又分别于1908年和1921年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中的理论和实务》,为广告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知觉的整体性

消费知觉是消费者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这种整体性是指消费知觉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综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对象来反映,所以整体性是消费知觉的主要或基本特征。 3、 知觉的选择性

消费知觉的选择性是指消费者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种客体、某种现象或它们的属性部分区分出来优先给予反应 4、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消费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过程。人们在感知一个对象或现象时,不仅直接反映它的整体形象,还会根据自己以前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解释和判断这一对象或现象。 5、 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对它的知觉印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特性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致。 6、 动机冲突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动机引发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需要经唤醒会产生驱动力,驱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的满足。动机可能源于内在的需要,也可能源于外在的刺激,或源于内在需要与外在刺激的共同作用。在动机系统中,通常还可能出现相互抵触的动机成份,这被称为 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式、双重趋避式。 7、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知觉者以偏概全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知觉到外界事物某一方面或某一特点并觉得好时,就会认为这一事物的其他方面或特点也都好,如果觉得这一方面不好时,也会认为其他方面或特点也都不好。 8、 认知失谐理论

该理论是由L.Festinger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对新事物产生态度时,会有一种倾向,就是保持与原有态度、个性、价值观等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事物与原有态度不一致,就会出现认知失谐,从而引起态度的变化。 9、 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最早是Hovland等提出,是指在态度改变过程中,劝说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降低而是增强。

10、想象: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 的过程。

再造想象:据语言描述或符号、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 程。

创造想象: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问答题

1、 诉求心理说服机制的三个阶段三个特性(P15-17)

低认知阶段:说服理论普遍强调情感迁移等一些肥认知因素,忽视了消费者的认知加工在说服中得作用。

高认知阶段:由于认知心理学迅猛发展,研究重点开始转向认知因素,强调广告加工信息能力而忽略广告本身的刺激。

综合认知阶段:广告心理学家开始讲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并且开始从新的角度——情感来研究消费者的态度改变。 2、 马斯洛需求层次(P112)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Maslon 将人类需求按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 ①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包括对食物、氧气、水、睡眠等的需要。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②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即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免受伤害,获得保护、照顾和安全感的需要,如要求人

身的健康,安全、有序的环境,稳定的职业和愿意参加各种保险等。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即希望给予或接受他人的友谊、关怀和爱护,得到某些群体的承认、

接纳和重视。 ④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即希望获得荣誉,受到尊重和尊敬,博

得好评,得到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它涉及求知、审美创造、成就等内容。 3、 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P33)

消费者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五种不同的角色: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有时这五种角色集于一身,有时由不同的人分担。 4、 四大联想律:接近律、对比律、类似律、因果律

接近律:在接近的时间或空间里发生过两件以上的事情,就会形成接近联想。

对比律:有些事物在外形上或内容上正好相反,我们想起这事物就联想起与之相反的事

物,称为对比联想。

类似律:类似联想是种”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因果律:有些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想起原因,就会联想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