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考试“摸”什么-文档 下载本文

摸底考试“摸”什么

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渐渐临近了。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开始为收获三年学习的“终极结果”做准各。考试前为学生安排二至三次的模拟考试又叫“摸底考试”。作为“模拟考试”,无论从考试的形式、程序、内容、试题结构、难度等方面,都按照中考和高考的要求进行安排,是正式考试的“实战演习”。所谓“摸底考试”是用与正式考试试卷内容、难度、时间相似的考试,探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提高下一阶段复习的针对性。为了帮助学生,我向他们提供了我的博客:http://.sina/xinxinxl和主页http://xinxinxl,搭建与他们交流的平台。 一、“摸”考试的风格与习惯

考试风格与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的,不同的风格与习惯,决定于个人的性格、行为方式与长期的培养。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水平的发挥。也许不同的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并不大,但像中高考这样的场合,一个小小的影响,足以产生重大的改变,况且,考试方式的影响,是伴随在整个考试的过程中的,时时可能出现。

比如时间安排,有的人一拿到卷子,就从头做下去,遇到难题,抓住不放。往往因一个题耽误全局进程,等这个题做完了,才发现使用的时间大大超出了应该分配给它的,这显然得不偿

失。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卷先花两3分钟,浏览一遍试卷,看看试卷的结构,对时间安排有一大致的想法,比如:每个填空题不超过一分钟。这样,在做题的时候,遇到难题不纠缠,标上记号,如果最后时间充裕,再回来攻克难关。像下围棋一样,要懂得“弃子”,就是放弃小的利益,从而去追求更大的利益。如果为了一个一两分的填空题,弄得最后10来分的大题都没时间做,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么?

答题顺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个人也有个人的风格。有些人喜欢先做难题即从难到易;有些人喜欢先做容易题即从易到难。这也反映了各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前者往往是自信心比较足的,他们喜欢挑战,追求刺激,喜欢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往往做完了最难的题,就势如破竹,大有一鼓作气、大获全胜感;而后就能比较稳妥,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两种方式,也不好说哪一种更合适,但是。它们的区别还是有的。前者适用于自信心比较强,同时能力也比较强的人。同时,他们也应该有比较好的应付挫折的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否则,如果在答卷开始,就遇到难题做不出来,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一败涂地的后果。而后者则是一种踏实进取的方式,他们的原则是:先抓到容易的,至于困难的,到时候能抓多少抓多少。这样,往往能考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并且,先做容易题,也会给人积累胜利的信心,为攻克后面的难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在这里,笔者的建议,倒

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试卷的顺序,一个一个地从头到尾地做下去。因为,一般编制试卷的原则,都是先易后难。这是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在开始答题的时候,由于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心理准备还不充分,所以一般先安排一些稍微容易一些的题,等到心理渐渐适应了考试,进入最佳状态了,再去做那些难度比较大的题,往往能够保证考试的成功。

书写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书法不太好或者比较马虎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卷面整洁与否,书写是否美观,对于试卷成绩也有一定影响。即使是内容完全相同的一种试卷,让同一个人来评判,书写效果不同,评分差距也是存在的,这在文科类的试卷中尤其如此。比如,同一篇作文,差上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都是有可能的。况且。一份书法漂亮、卷面工整的试卷和一份乱七八糟的试卷带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于评分者的影响有多大,那要等心理学家来研究了,不过,我的看法是:绝对比你多对两个填空题要大。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卷面的视觉效果,当然,离考试仅有几个月了,练书法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把字写得尽量清楚工整。摸底考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在摸底考试中,通过尝试,在把字写得尽量美观和追求速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一点尤为重要。另外,有的人在书写时,心不在焉,经常出现“错了重写”的现象,其实,只要稍加仔细,这种情况大多是可以避免的――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卷面更加整洁,还显示出你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