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课《桥》 下载本文

设计:鄂州市新民街小学 熊彩平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含义。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我把此特点不作为本堂课指导学习的目标,只是随机点明):(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所言所行”,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送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与人格。结合本文具有震撼力的结尾方式,对于“老汉能在危急时刻不徇私情揪出自己儿子”这一举动,进行了第二层次地深入探究,更进一步深入感悟老汉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文教学中,我让学生以为老汉写颁奖词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且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对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研读课文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4、积累课文特色语言,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研读课文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题“桥”的深刻含义。

六、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教学ppt 课件; 2、列出“导学提纲”。

学生:1、上网搜寻作者谈歌,搜寻《桥》的原文;

2、 根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展示课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展示:

引 入

师: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她表现出的是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大无畏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虽然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在危急时刻,依然有无数共产党人表现出同样的英雄气概。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作者谈歌笔下的桥,走进其中的一位﹍↘课件出示:桥的图片(16、桥---学生齐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面。

寻 桥

一、板书课题

板书:桥

师:课文是篇小小说,内容简短。课前老师给了同学们“导学提纲”让大家自学。现在就让我们根据导学提纲交流自学情况.

↘二、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1、初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2、再读课文,用——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从险情中你感受到此时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3、品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体会老汉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