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丧事礼仪?
啼更 据《 西后城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 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殿?,大桌上供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布拜垫,供吊客磕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人数愈多愈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臵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位高、富者,为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桌,最高者称?龙门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门?,故称?龙门祭?。
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磕头而已。如灵堂设小殿者,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称?站棚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亲朋故旧来吊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幛,旧时,挂幛的位臵十分考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为舅舅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挂孝球、钉门麻 人死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大门上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
送无常 旧时,迷信认为,人死是无常鬼勾摄生魂所致,故有送无常的习俗。在死者尸体移人孝堂后,丧家携酒饭至河边、江旁、池畔、湖滨,焚化纸钱、草鞋、稻草等物,从水中送勾魂的无常鬼离去。
主丧、傧相、孝子 主丧者称?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礼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深、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孙子、重孙,其中长子、长孙、长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鞋上罩一
层白布,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的本色,腰间系草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戴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用竹或木制成。其中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子过度哀伤,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为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用于扶拄,后演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丧礼仪俗。
成服 即丧礼大殓后,死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古代为亡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称?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之内的亲属称?五属?,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低的一级是?缌麻?,服丧最轻。由于等级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三年,?齐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到了清末以后,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 ?重孝?:子女为父母、妻为夫、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着素服、束麻绳、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顶白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外甥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孝,其后则除。(3) ?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条白布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称?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宽缝,加缝红布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