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6. 文章围绕“竹林”写了母亲哪些事?请按照提示简要概括。(3分) (1)许多年前, (2)三年前, (3)
今年谷雨后,
17.文中说“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喂养着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18.下列句子描写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
①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 ②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 19.第8段引用《诗经》中的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0.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思想内涵。(4分)
第三部分(60分)
书上说,走神,就是精神不集中,或者注意力分散,或者思想开小差儿。其实,在过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想走一会儿神。再说了,走神,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聚精会神。
请以“好想好想走会儿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出现真实的个人姓名、校名等。
▲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1)筋 博 屹 缜 (2)B 2、略
3、(1)宋江(1分) 晁盖、吴用等人劫了生辰纲(2分) (2)A
4、(1)陷阱(如此导游,如此旅游)(1分)
(2)讽刺如今的导游在旅游时想方设法让游客掏腰包消费,而非尽心引导旅游的社会现象。(2分,正反面说都可以)
第二部分
5、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2分)
6、以声衬静(1分),“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来衬托山中的寂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竹林中洗衣女的喧笑声来衬托山中的幽静。(分析“清泉石上流”一句亦可,2分,不结合诗句只得1分)
7.D(2分) 8、A(3分) 9、D(2分)
10、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表明他体贴下属。(一点一分,三点三分,不结合具体内容不得分)
11、(4分)马超进入,环顾座位。(顾:看,四处看,环顾均可。解释成“回头看”扣1分) 从此以后,(马超)才知道要尊敬刘备。
12.(2分)先主厚爱马超,马超却不以上下礼待之,常呼先生的字,非常没礼貌。(“先生厚爱”1分,“马超无礼”1分)
13.(2分)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 14.(4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通过列举王安石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顿的正面例子,突出强调了人要“知止”这一观点。(2分)
15.(3分)总结全文;再次阐述“知止”的含义,突出了中心论点;强调了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知止”精神。
16.许多年前,母亲采撷竹笋,晒笋干;三年前,母亲大病后回到老家,老把竹影看成回家的孩子;今年谷雨后,守候着竹子等候孩子们归来。(3分,一点得1分,意思符合即可))
17.竹林里的竹笋,还有晒干的笋干可以吃;那片竹林也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2分)
18.①用拟人的手法,既形象地写出了在阳光照射下竹林影子的浓郁,又把一天中小竹林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描绘得美妙可爱。②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跳”、“跨”、“越”等动词,写出了“母亲”动作快速的情景,流露出“母亲”见到儿子时的内心激动和兴奋之情。(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9⑴与文章所写内容相互映衬,诗中那位远嫁的女子与自己远离家乡亲人作类比;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学意蕴;⑶借以表达自己面对竹竿心中涌动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0. (1)是亲情的纽带和载体(采撷竹笋是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笋片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2)是儿女成长的象征(由小竹笋长成竹子,长成竹影)。(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分析。有欠缺酌扣)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 。” (10)《沁园春·雪》中表达毛泽东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D、《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写的一篇抒情性散文。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甲(A、莞尔一笑 B、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hán①(A、涵B、含)有哲理的忧伤。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②(A、mǐng B、mǐn)乙(A、安抚 B、安慰).百姓。啊!我们应把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原句:我们应把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完成4-5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5.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shùn)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shòu) ①。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节选自《项羽本纪》)
【注】①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②诫:嘱咐的意思。 ③眴(shùn): 使眼色。
④印绶:指印。绶是系在印纽上的丝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