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思想史 选择题专练(难度较高)——含解析 下载本文

单选专练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

1.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

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①有权就有一切指的是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②家长制指的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的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属于宗法制度的内容;

③官僚政治则指的是官吏的设置,它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④文化上的蒙昧主义则指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儒家思想; 故选:D。

本题属于一道知识点综合考查题目,考查了对皇权制度、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以古代政治制度为考查重点,在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制度的重点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如:宗法制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只是法家而非儒家的主张,厚古薄今及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而非法家的主张,排除后,只有B项。 故选:B。

本题是考查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

本题是考查学生在掌握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基础之上,并理解其内容,对它们主张不同点运用排除法进行思考做题。

3.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

”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荀子认为法不能自然在人们心里形成,统治者的命令也不能颁布后自然就执行,必然需要有善于执法、正直的人来具体的执行才可以。正直的君子是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根源,有了君子的治国,法律虽然不繁复,但却也是值得后世

第1页,共12页

推崇的;没有一个良吏治理的国家,法律虽然完备,但也不会使国家安定与稳定,体现儒家的道德要求与法制思想的结合,故C符合; 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故A排除; 材料体现法律实施者的素质对法律实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荀子的儒家思想,根据所学,荀子是战国时期对儒家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他吸收了其它学派的思想,使儒家发展成为当时最有影响

的学派之一。材料中体现了把法家的一些思想融入儒家思想之中,使道德与法制相结合。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

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早期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

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A项反映的是修身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B项反映的是把中国看成是统一、团结、和睦的国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的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反映的是劝勉人们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强调的是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理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出反映的思想,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对理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5.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

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法家的严刑竣法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人感应”学说,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含冤而死,连上天也感到不公,降下灾祸,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D项正确;ABC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排除。故选D。

6.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

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D

第2页,共12页

【解析】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题旨在通过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的掌握。

7.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

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 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D.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答案】B

【解析】明清之际的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故A项错误; 明清之际的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的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对传统儒学提出挑战,但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C项错误;

明清之际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知识积累: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

自先秦(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C

【解析】A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重视伦理道德;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题干材料“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可知这是主张非攻,是墨家学说,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学生解读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第3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