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下载本文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人口、城市、农业;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共60分,其中1~40题,每题1分,共40分;41~5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两省区某年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素中,造成两省区人口出生率差异的是 ①妇女就业率 ②育龄妇女人数 ③医疗卫生条件 ④文化教育程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影响最密切的条件是

A. 地区开放程度低 B. 海拔高气温低 C. 消费水平水平高 D. 水资源较短缺

我国台湾省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下图示意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推测台湾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

A. 2023年、2022年 B. 2024年、2025年 C. 2026年、2025年 D. 2024年、2022年 4.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 A. 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 死亡率拨动比出生率大 C. 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丙、乙、甲 D. 丁、乙、丙、甲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 B. 乙地可能属于发达国家 C. 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 B. 2014年非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 C. 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 D. 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

8.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④引进外籍劳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迁徙:第一次大迁徙是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 侵中原;第二次大迁徙是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时期;第三次大迁徙是金 元相继入侵。下图是客家人三次迁徙的大致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

9.历史上,影响客家人三次人口大迁徙 的主要因素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0.客家人迁徙路径上呈现的自然带依次是

A. 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问题。

11.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②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③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④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 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 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 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揭示了中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的差异。下表为1982-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据统计表,读下表

3

完成下列各题。

13.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 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南半壁 B. 西北半壁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半壁

C. 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增长率高于西北半壁 D. 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西北半壁增加

14.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特征基本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环境条件 B. 社会历史条件 C. 经济发展水平 D. 政府的政策

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下图示意城市化进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A. I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I、Ⅱ之间 16.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 城市化进程过慢 C. 城市规模不断变小 D. 逆城市化严重

下图示意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为

A.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18.城市中甲功能区形成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地租最便宜 C. 交通运输便捷 D. 人口流量低

一般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的第一层、第二层销售都较为困难,其价位也较其他层低。开发商通过将第一、第二层转为做底商,价格可以卖得更好,同时住宅小区的商业配套也得以解决。回答下面小题。

4

19.底商

A. 只为本小区的居民服务 B. 与大型超市没有竞争关系 C. 租金较高,一般都销售较高级的商品 D. 既可以销售商品,也可以提供其他服务

20.以下店铺最适合布局在底商的是

A. 烧烤店 B. 水果店 C. 金铺 D. 服装批发店

21.如果某快递公司要在底商建立一个网点,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市场 B. 租金 C. 交通 D. 环境

读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3.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 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 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 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24.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A. 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 B.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C. 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D. 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5.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

A. 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B. 减轻城市雨涝问题 C.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D. 避免耕地面积减少

26.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海绵体”。关于“海绵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透水路面不是“海绵体” ②改变了城市水循环的类型 ③改变了城市的人文景观 ④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