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是人们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以车辆、道路、使用者、环境四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为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
2.ITS特点:信息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
3.ITS的组成部分: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
4.先进的出行者系统:用于改善交通需求管理,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出行信息,通过移动终端可以为驾驶员提供道路拥堵状况,服务设施位置等各种交通信息。
5.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用于对公路交通系统进行管理及检测控制,包括城市道路信号控制、高速公路交通监控,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仿真等功能。通过应用电子通讯设备,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减少城市交通量,以适应出行者的交通需求。 二
6.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图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7.系统要素:人、车、路、环境。
8.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人机系统和人机界面。人机系统特指人与机器共同组成的系统。人机系统中人与机之间能够实现互相互作用的区域,称为人机界面,机器及环境中参加人员及交互过程的一切领域,均属于人机界面。设计的对象是人机界面,设计的首要问题是人机功能分配。
9.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是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获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0.传感器:指能够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11.传感器的两个基本元件: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
12.ITS中应用的传感器:环形线圈、压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传感器、视频车辆检测器、RFID等。
13.人工智能: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的感知能力、推理决策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活动,延伸人类智能的科学。
14.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交通管理中心和路侧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
通讯、车车通信。
15.并行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或处理器进行并行处理,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16.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17.GPS的组成: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的卫星,三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所组成。
18.GPS的基本定位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心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三
19.常用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磁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微波雷达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压力式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GPS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20.磁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采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检测交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