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各村村名的有来
讲武城:相传,战国时建村。东汉时曹操在此筑城练兵讲武。讲武城在战国时就有武城之称。《汉书·地理志》记载:邺郡有武城。宋时改为讲武城。现东北角和北部还有古城址存在,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小屋:相传,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来几户姓孙的在此定居,因在西小屋东,得名东小屋。
双庙:相传,宋朝时建村。村中有一条沟,沟两边住着人家。沟东的人家修庙一座,叫庙上村,后来沟西的人家也修庙一座,得名双庙村。
孟庄:相传,三国时建村。起初姓孟的在此建村,叫孟家庄。后来姓孟的绝户,有黄、贾二姓在此定居,仍叫孟家庄。因历代不断在此驻兵,又改称孟家营,亦称北营。后复为孟庄。
南白道、北白道:相传,南北白道建于南北朝初期。起初这里有一个白塔寺,建村取名白塔村。白塔寺院内和尚很多,其中有一和尚品德不正,为非作恶,百姓把这个和尚杀死,将其余和尚赶跑。因百姓厌恶白塔寺,把村名改为白道,道是教育子孙要讲道德。后来发展为两个村,按其南北地理位置叫南、北白道。
王家店:相传,清朝时建村。原名槐荫铺。后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此居住一夜。为纪念此事,将村名改为王家店。
高庄:相传,明朝时建村,明末从临漳高家楼迁来一对姓高的夫
妇,先开饭铺,后发展成村,叫高庄。
南营:相传,三国时建村。起初有讲武城营和窑底两个居民点,后\讲武城营\又简称\讲武营\,当孟庄称北营时,这里又简称南营。1949年,讲武营和窑底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称南营。
朝冠:相传,明朝时建村。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因村西有太监墓一个,太监是在朝的内官,人们以此起名朝官,后沿用中写成朝冠。
申庄:相传,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县申氏兄弟迁来时,为了后世联系,摔破铁锅一个,各拿一片为标记。其中一兄弟迁到这里定居,起名申庄。另一兄弟在临漳县称勾集定居。
前、后港:相传,后港建于唐朝,前港建于清朝。两村之间相隔一条小河沟,河沟也称\港\,按其南北相对位置起名前、后港。 刘庄:原名三板桥。源于里青的泉水从村边流过,用三块板搭桥,故名三板桥。后因灾荒,一家姓刘的献粮济贫,村民为报恩德,更村名为刘庄。清康熙《磁州志》载有刘家庄。
滏阳营:相传,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建村,因该村座落在滏阳河西闸南渠的南端,后做过兵营,故名滏阳营。
东李庄:相传,清朝初年姓李的在此建村,得名李庄。因与时村营乡李庄重名,1982年改为东李庄。
大冢营:相传,北齐时建村。村西有一个大冢,是磁县境内北朝墓群最大的一个,据考为献武帝高欢之墓,看冢的人在此发展成村,起名叫大冢村、冢头村。后因不断驻兵,又叫大冢营。
东、西、中高禄:相传,三高禄建于汉朝。该地有一土楼,也叫高楼,依楼建村,得名高楼村。后地震楼倒,村民为取其吉祥,改名高禄,按其地理位置分别叫东、西、中高禄。
八里冢:相传,南北朝时期建村。因距城内县衙八里,村边又有三四个冢,故得名八里冢。
东曹庄:相传,清乾隆时八里冢有几户姓曹的人家搬迁到这里,得名曹庄。因与时村营乡西曹庄东西相对,故称东曹庄。
南十里铺:相传,清朝时御路从此通过,十里设铺,五里设屯,因距离城区县衙十里,故得名十里铺。又因其与城北十里铺名字重名,1982年改称南十里铺。该村为刘、李、杨三户回民在此开车马店,发展成村,村民均为回族。东陈、西陈:相传,三国时姓陈的在此建村,得名陈庄。后以其相对位置分别叫东陈、西陈。
小寨:相传,三国时建村,因村边有土寨一个,故称小寨。时村营:相传,东汉时建村。因姓时的在此建村而得名时村。后时姓绝户,东汉时曹操在此建兵营,改称时村营。
白庄:相传,一户姓白的于洪武四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得名白家庄,后改为白庄。
上陈:相传,清朝时村庄建于岗坡上,村里姓陈的多,得名上陈。 田庄:相传,汉朝时姓田的在此建村,得名田家庄,后改为田庄。 小盆沟:相传,清朝时建村。该村居民原籍大盆沟,因家庭纠纷迁到这里定居,后发展成一个村,又较大盆沟村的人少,故称小盆沟。
牛尾岗:相传,明朝时建村。原名千家店。朱元璋童年住在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