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房。房建在一条小溪旁边,门头上题有\溪晓悟\三字(意思是房子建在小溪旁边,更员不误打更)。据查,清初村中百姓所用布袋上都印有\溪晓悟\三字,在沿用中写成了西小屋。撒谷:明朝时建村。传说朱元璋杀牛,把骨头撒到这里,得名撒骨。后这里盛产谷子,改名撒谷。
上、下七垣:相传,商代就有人在此居住。因紧靠漳河,为防洪水侵袭,在村西南筑高墙一道,取名漆垣。后沿用中写成七垣。又因人口增多而形成两个居民点,并以其所处漳河上下游的相对位置分别取名上七垣、下七垣。
武吉:相传,明朝时一个爱武术的人在这里领着人练习武艺,当皓月当空,在漳河边练刀枪,刀枪之光映入河中,一片星光,古人以吉星高照为祥兆,故取名为武吉。
阜才街:相传,战国时建村,原叫迎恩铺。明天启年间,该铺张仁声之子张镜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总督冀辽军务。其后辈子孙张溍、张榕端、张丙厚等人又相继中进士。因此,该铺被认为是出人才的地方,故改名阜才铺。1966年\四清\时,改名红星大队。1982年复为阜才街。西城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因西城街位于城内西北隅,故称西城铺。1966年\四清\时改为红光大队。1982年复为西城街。
滏阳街:相传,战国时所建。该街在滏阳河西岸,清朝时叫滏阳铺,民国初叫滏阳里,后改为滏阳街。
乐善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尊崇孔孟之道,乐于行善,起名乐
善铺。1966年\四清\时改为先进大队。1982年复为乐善街。司前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因位于州署(县衙)之前故名司前铺。1966年\四清\时改名前进大队。1982年复为司前街。
明德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尊崇孔孟之道,要人们明理有德,起名明德铺。1966年\四清\时改为东风大队。1982年复为明德街。务本街:相传,战国时所建。以种地为主,尊崇孔孟之道\务农为民生之本\,起名务本。因位于北门外,又名北关。1966年\四清\时改为跃进大队。1982年复为务本街。
钅监上街:相传,东汉时曹操在这里造箭,得名箭厂。明朝时改为钅监上。因位于西门外,又名西关。1966年\四清\时改为永胜大队。1982年复为钅监街。
敦化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原名南关。清朝时仿照敦煌石窟女神在村北建慈云阁一座,说女神能化灾除难,得名敦化铺。1966年\四清\时改为曙光大队。1982年复为敦化街。
兴礼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原名南关。为尊孔孟之道,起名兴礼铺。1966年\四清\时改为先锋大队。1982年复为兴礼街。兴仁街:相传,战国时所建。原名南关。为尊孔孟之道,起名兴仁铺。1966年\四清\时改为长新大队。1982年复为兴仁街。
白家庄:相传,明代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从南京沿路杀往京城,每到村庄挨门挨户搜查,全村人被杀,仅留下窦姓一户人家。后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白、武、申三姓,而白姓最多,故取名白家庄。清康熙《磁州志》记载曾名\申陈白家庄\,又名\白家屯\。1966年
改名为永红庄,1982年复为白家庄。
张庄:相传,明万历年间,山西洪洞县张成在此建村,起名张家庄,沿用中简称张庄。
辛家庄:相传,沧州辛氏兄弟10人因反皇上,四散避祸,其中一人来此定居,发展成村,故得名辛庄。因与都党乡辛庄相重,1982年改名为辛家庄。
陈家庄:相传,明朝时山西洪洞县姓陈的在此建村,得名陈庄。因与时村营乡陈庄重名,1982年改名为陈家庄。
粮斗庄:相传,三国时建村。曹操推行屯田屯粮制度时,这里是粮仓,分发粮食,以斗为量具,故名量斗庄,沿用中写成粮斗庄。
南、北开河:古时漳河、滏阳河于此合流,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年),州判张珵疏滏北流,二水分开,得名开河。按其相对位置分别叫南、北、中开河。后来南、中二开河连成一个村,统称南开河。
东、西、小候召:相传,岳飞抗金时在此等候皇帝圣旨,建村时起名候召。后来发展成两个村,按相对位置分别叫东、西候召。小候召原是一个花园,后发展成村,因靠近西候召故名小候召。
后张庄:相传,张姓在此繁衍成村,又在西王庄之北,故名后张庄。明朝郭姓由洪洞县迁来,张姓断代,但村名未改。东、西王庄:相传,清朝时建村,因村中居民多姓王,得名王庄。按其地理位置分东、西王庄两村。
二里铺:相传,元末明初建村。原村旁有一座\观稼亭\,故得名观稼亭。后因这里距县衙二里半,俗名二里半铺,后改为二里铺。关
后:因村在县城北关之北,故名关后村。村中主街为东北-西南走向,俗称斜街。
北孟庄:相传,元朝时姓孟的在此建村,得名孟家庄。后改名为孟庄。因与讲武城乡孟庄相重,1982年改为北孟庄。
朱庄:相传,清朝时姓朱的在此建村,得名朱家庄,1982年改为朱庄。台庄:相传,清朝时姓台的在此建村得名台庄。后迁来桑、王、霍三姓,台姓迁往商城,仍名台庄。
沙营:相传,因地处漳河故道,村西北都是沙土,历史上曾在此驻兵,故得名沙营。
常庄:相传,明朝时一户姓常的在此定居,繁衍成村,得名常家庄。后改名为常庄。
魏庄:相传,清朝时河南魏姓二兄弟讨饭到这里定居,得名魏家庄。1982年改为魏庄。
兴王庄:相传,明朝时山西洪洞县王姓在此建村,得名王家庄,因在东、西王庄之南,改名南王庄。又因与陶泉乡南王庄重名,1982年改为兴王庄。
三里屯:相传,汉朝时建村。在县城东南三里处,得名三里屯。 东、西槐树和槐树屯:相传,东、西槐树村古槐树较多,并按其相对位置而得名东槐树、西槐树。槐树屯因在两村之间,故得名槐树屯。尹家桥:明朝时,山西洪洞县尹姓迁民至此,繁衍成村。因村东北紧临滏阳河桥而得名。
张杨庄:明朝末年,南城张姓、磁州镇兴仁街杨姓,先后来此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