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与训练讲义(定稿) 下载本文

⑥要求声音突弱的手势。 ⑦要求声音宽广的手势。 ⑧提请合唱队员注意的手势。 ⑨要求声音减弱至很弱的手势。 ⑩要求和声音响丰满的手势。

还有细分、合拍的打法,所有这些都要靠大家在实践中练习,实践中提高。

五、作品的讲解与示范

这节课我们讲2/4、3/4、4/4、6/8、9/8拍手势的运用方法,先解决技巧上的问题,一是图示,用手势的落实,二是手的节奏,速度,力度,包括可进声的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几首歌来解决。

我选择了几首歌曲,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练习2-3首。 先从最简单的《国歌》开始,要把这首歌唱好,我们要学会指挥这首歌的方式,我们先请一位老师上台来指挥一下《国歌》,然后,有什么问题,再来纠正,放伴奏,大家一起唱,打拍子,基本上可以,现在有两个问题不行,进声的时候,要有弹性,第二拍的后半拍起,没有弹性,起拍是不准确的,预备拍在手上要非常敏锐,像这样是后半拍起呢,还是后半拍多一点起,所以这个不准确。另外,还有一个三连音的问题(过门的三连音),“冒着敌人的”不要分点打,没有乐队只是用钢琴伴奏的话,直接用一个手,另一个手放胸前,请学员再来一遍,拍子的打法没有问题,但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八分休止符,还有一个附点音符,还有一些重音的表现记号没表达出来,只是仅仅打拍子,我想为了把支歌唱得更准确呢?我给大家唱一遍(师唱),你记我做,一些小动作,小小的指挥。师指挥学员唱一遍。(起来起来起来,要推上去)

11

欣赏金帆合唱团唱的《国歌》。 3/4拍,例:《大海啊!故乡》

【讲解】开始有个引子,描写大写的海浪和浪花。中间一段是描写小时候回忆的故事,到了副歌的时候,“大海啊,大海……”是歌颂大海的两段之后,后边有一个尾声,这个曲子主要落实三拍子的图示。

先请一位老师上来做一下指挥,从前奏开始,再跟老师一遍,前奏用单手(右),讲解,很连绵地进声,双手。

对曲子的理解,开始是我出生在大海边,然后,我离开了海边到其他城市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回来,站在海边回忙我的童年,后来,对大海的歌颂(豪放),这样以来感情就充沛了,既有对比,又有形象,最后结尾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唱尾声,师示范,最后两小节有两个四拍子,主要是为了拓宽。

指挥得还要可以,就是手上的感情板了一点,回忆还要安静一点,这样就可以了(示范)幅度很小,光手腕就行了。

尾声怎么办呢?应该是从强到弱(与学生一起做),老师从头到尾来一遍(边指挥边提示)。看金帆合唱团演唱的《大海啊!故乡》视频

4/4拍 例:《游击队歌》

这首跟一般比较规整的4/4歌曲不一样,为了表现游击队的勇敢机智、灵活。所以用了许多四连音,这首4/4的歌曲里面有许多弹性,表现神兵神出鬼没的意思,比如一开始,1 5 111 155 (前奏)第四拍的后半拍的两个十六分音符,举平淡的打法(示范)——不能表现游击队机智、灵活的性格,示范有弹性的打法,55︱11 22 3 234︱起拍非常重要,请学员上台做起拍动作,纠正示范(强调弹性起拍),如果没弹性,就不是描写游击队了,再次引导练习起拍。再是所有的

12

进行当中都是4/4的图示,进声之后,都要按图示“下里外上”来打,当然中间要稍作变化,别打着打着又成了2/4的打法了(错误的范例),所以业余指挥常常打着打着就就变成2/4拍图示了。不是乐队伴奏还可以混过去,如果有乐队的话,就会给乐队的进入带来麻烦,乐队多半是小节线进入。一定要强调“ 一 ”(第一拍“下”),二三四幅度较小,如果不明显的话,做渐强处理,也会很困难(不规范的打法),这样会很费力的,规范的打法(右手拍子,左手给出力度手势,画弧,画圈即可)。再次与学员一起练习(强调不能打得像是在行进的感觉),要求打的比较灵活(手腕的弹性,幅度不要大),再次强调,左手点出去,收回来(神枪手),引导学员一起再练习,第一段手势小幅度,第二段加强放开,合唱队声音放大,进入再现,给出手势,再现部分,再把手收回,小幅度。看视频金帆合唱团演唱的《游击队歌》。

附:《飞来的花瓣》

下面,我想再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飞来的花瓣》,这首歌由望安作词,翟希贤作曲,主要是为了歌颂老师,这首歌,著名的合唱指挥家秋里老师在第一次与北京市教师合唱团排练的时候,很受鼓舞,排练时有的老师就流出了热泪,因为大家从来没有听到这么深情地歌颂老师的歌。后来在首场演出的时候,北京市教师合唱团的老师们在台上流了热泪,下面听的观众听了之后也是同样的感情,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这首歌表达了千万个学生的心愿,这些学生已经走了工作岗位,离开了老师多年,最后做出了贡献,做出了成绩,所以给老师写了很多信,信像花瓣一样地飞来,这是对老师最好的祝愿,这首歌用4/4拍子写成,用的是一种深情地写作方法,它不是正拍开始,用的是弱拍开始,并且是柔拍进行,比如说:“飞来的信件……”(给出手势)整个都是连着的,“一片、一片”……也是连着的,信件像

13

花瓣一样一片一片,寄来一片赤诚的怀念。重复一句“寄来赤诚……”(手势)慢慢地下去,这一段用的是女低音,女中音是声音较深厚,感情比较深沉,来表达前边一段声部的领唱,作者的想法也很好,很深情的部分表达出来了。下面引起了更多的学生来歌颂老师,理解这个作品处理这个作品,会想到很多同学引起了共鸣,歌颂:是写信给老师的问候。这一句怎么处理呢?——应该唱得非常轻,唱“怀念”(女低音)唱完了,下面是表达千万个学生的共同心愿,要用内心读白的方法(非常轻),是写给老师的问候,而且面部是无动于衷,都不要动,这是写内心的向往,再现演唱“是写给……是送来优秀的答卷”。下面唱,“片片花瓣在春风中倾吐芬芳”,“芳”字不要一下子吐出来(渐渐地吐出来)“<”,“回答老师”(用力唱激动),“回答老师”(沉下来用内心),这两句中间不能换气(用循环呼吸),“回答老师当年的祝愿”( >)(再一次唱到内心去)。这首歌开始的时候,秋里教授的处理还没想这么深,后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他觉得老师是最应该受尊敬的,因为他不仅是给孩子们知识,而且为祖国的建设培养人才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一点想到老师可敬就在这里,所以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在指挥上反差就比较大,它不是像那种进行曲式的,(做指挥进行式的动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没感情的,这对老师也太不尽情了,不理解的话是指挥不出好效果的(示范:“回答老师,回答老师”)这样感情就表现出来了,为什么唱了流眼泪就是这个道理。这首歌是两段词,开始是女低音,然后大家一起唱,要表现它的深情和柔情,而且和声是立体感的,有时是女高音领唱一词,有时是女低音领唱一句,到结尾的时候,要推上去,接下来。你比方说过门结束后,“回答老师”,回答老师当年的祝愿”(弱下来,才用循环呼吸),慢慢一直到结束(这样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样的歌如果不加于分析,都只是打拍子。打4/4拍子,没有错(示范唱一段),这样对

14

不对呢?图示没有错,“下里外上”都没有错,可是这样有什么意思呢?这就没情感,对老师没有感情,所以从这一点讲,处理任何作品,表现任何作品必须要以内容出发,形象出发,那么内容和形象从哪里来呢?应该从生活里面作依据,所以说,一切形象思维来自于生活,在表现我们中国的作品时,应该是生活是源泉,民歌是基础,这样来挖掘我们的财富,通过我们的手段组织起来,再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成功的部分,这首歌深受人们欢迎,请大家欣赏金帆合唱团演唱的这首作品。

六、指挥的案头工作

【一般有三个步骤】 1、熟悉作品

也称感情的浏览,也就是说看看作品的形式、内容(是齐唱、合唱、男声、女声),风格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大致看一看,用的什么样的调性,用的什么样的结构。这个浏览速度要快,就像结识一个人一样,看看谱子,可以在钢琴上弹一弹,找到感觉,这叫搭架子,认识作品。

2、分析作品

首先,找出这个作品究竟有没有高潮,有没有铺垫的手法,有没有可以雕刻的东西。比如:聂耳的《毕业歌》这是一首齐唱歌曲,曲调很简单,唱一遍,分析作品,这样唱,这叫一般化的表现手法,那么要从哪儿分析呢?首先要从作者的意图,歌词的内容,它是表现什么样的形象要抓住,比如说一开始:“同学们,大家起来”,一想,首先是号召,平淡唱这句不行。必须是号召的语气:[朗诵]“同学们!大家起来!”是这样的语气,那么在音乐上、歌唱上、(师歌唱这一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