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下载本文

--

达96.1%(见表8)。

表7 2007、08届就业率统计表

毕业生年级 07届 08届 毕业生人数 91 115 就业人数 90 113 就业率 98.9% 98.26% 表8 2007、08届就业对口率统计表

深圳地毕业生 年级 总人数 07届 08届 91 115 地铁 号线 76 69 / 32 11 / / 10 广州 铁及三地铁 集团 数 87 111 95.6% 96.5% 香港 广铁 就业总人就业率 对口专业 对口专业 2. 企业评价高,社会声誉好——毕业生得到社会肯定

为了解毕业生状况,我们与用人单位建立了畅通的反馈渠道,通过对20多个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8%,优良率为70%,在整体上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相符。

本专业在地铁订单培养方面成绩卓著,曾先后与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开办了地铁订单班,企业验收合格率分别为100%、98%和100%,成绩优异。

3. 教学质量过硬——学生满意度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双边的交流与沟通,拓展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渠道,学院制定《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督促教师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高,三次抽样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在94%以上。

三、专业建设展望

本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

---

--

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深入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推行’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把本专业办成广东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品牌专业”。具体目标是2008年建成市级示范性专业,2010年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为此,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

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 ,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了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队伍。

2.与企(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含讲义)。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做好运营校内实训室轨道交通沙盘项目的立项调研及建设方案的准备工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学院正在筹建的广州地区轨道交通教育培训中心为契机,争取早日与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轨道牵引专业群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为契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进行基于站务岗位工作过程的深层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

-- 专业特色 一、能力为本,推行“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炼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2233模式”,如图1),其内涵是:“双元双环一体”指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在实践教学、学生就业两个环节上紧密合作;“三师三轨并行”即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导师共同协作,保证了订单培养、春运实践、顶岗实习三项特色教学的开展。该模式的核心是能力为本、校企合作。

图1“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专任教师 学校 企业 订单班 兼职教师 学生导师 兼职教师 三师 运营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教学 学生 就业 三轨 春运实践 顶岗实习 1.“三轨”并行,彰显专业特色

地铁订单班、春(暑)运实践、专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近几年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亮点项目。

(1)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培养成效显著。1995年我校与成立不久的广州地铁公司合作开办了地铁运输大专班,是国内最早以订单形式开办地铁运输班的院校之一。由于办学质量过硬,毕业生口碑好,近几年来,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香港地铁公司竞相与我院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应聘进入地铁站务订单班学习的学生超过300人。我们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与能力,在课程开发中注重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融合到课程方案之中。按照订单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制定地铁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并聘请企业人员兼职授课,任课教师深入地铁公司实地考察,有针

---

--

对性开展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故障设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保证了地铁订单班的培养质量。用人单位验收考试通过率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2) 适应运输生产特点,顶岗实习富有特色。轨道交通运输客流波动有一定规律性,我们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适应客流变化特点,与广州火车站、广州地铁等企业合作,在客流高峰期安排学生进驻站段进行短期(如两周)顶岗实习,缓解企业用人压力,过后返校学习,实现学习和现场实习交替进行,实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短期顶岗实习模式,强化实践技能。

(3)服务社会和企业,春(暑)运实践成为品牌。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年一度的春(暑)运工作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客流组织是运营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我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专业特长,将春(暑)运纳入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在参加春运(暑运)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运输设备》等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2.做强“三师”,优化教学团队

本专业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兼职教学团队的同时,针对客运顶岗实习和春(暑)运实践的特点,大胆尝试“ 学生导师制 ”,即在在本专业的实习班级聘请一到两名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实习导师,协助指导教师和现场师傅(兼职教师)组织指导其他学生实习。实习实行定岗位、定导师、定目标、定时间的“ 四定 ” 管理,即针对顶岗实习的岗位将学生分组,指定学生导师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在企业需求的固定时间上岗实习。

通过“三师三轨并行”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双元)的紧密合作,从而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扎实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双环)。

二、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我们依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地铁站务员、车站值班员、铁路客运员、行车调度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从地铁站务工作过程出发,调研分析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进而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开发,以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如图 2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运用》已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出版了校企合作配套教材。《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也已着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

--

图2 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培训,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实行层次化分阶段的技能培训方法,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实训,突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第二是集中时间的实践教学(如站务实习),突出基本技能的强化和运用,培养岗位能力与岗位素质;第三是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及企业顶岗实习,突出综合技能的训练。比如在2008级专业教学计划中,我们分层次设置了运输设备认识实习、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行车课程设计、客运顶岗实习、行车实习与模拟实训、春(暑)运组织实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训(实习)项目。

三、深度整合,打造轨道类实训教学资源无界化

学院非常重视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近年来,投入1000多万

元建设轨道交通类特色专业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车辆、供电、线路等设

备的基本运用技能,为此本专业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运用》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本专业能充分利用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用电技术等轨道类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资源,实现轨道类实践教学资源无界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