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研究 下载本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姓 名: 李发鹏

学 号: 12307100143

专 业: 经济管理试验班

成 绩:

时间:2012年12月30日

领土争端下的中印关系研究

一、摘要

最近上国际热点问题讲座课,听了一些关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世界宗教的观点和研究,我想最近的钓鱼岛问题虽然激起了全民的爱国热情,但相较于与日本的领土纠纷,中国与印度的领土纠纷的面积更大,更应该值得关注。听了国政系老师的讲座,综合各个老师对我的启发,我试图用宗教、历史、军事实力、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国内矛盾等方面来梳理一下中国的近邻---印度,以期为中印领土纠纷的解决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之必要性

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是随着中印领土谈判的开展而开始的,以前对这个领域研究的人较少,成果多见于近几年的一些著作,如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学院的万明威的硕士论文《21世纪印度地缘政治战略转变与中印关系》,论文主要以印度建国以来地缘政治的战略转变和冷战前后印度地缘政治的变化来论述,最后用地缘政治学理论提出了未来中印发展趋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系刘蕴锋的硕士论文《印度思想库及其对话政策主张研究》,该文认为印度思想库数量和质量都高于中国智库,相比于印度研究中国的重视程度,中国对印度的研究明显不足。从该研究的成果为前提,以现代交易成本理论作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若中国不着手重视印度问题那么很有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风险。当然还有一批宗教学者对印度宗教和社会的考查研究,如广西师范大学王孟懿的硕士论文《论锡克民族的社会转型》等。本文试图以宗教、历史等视角研究印度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和领土纠纷。当然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加入了宗教观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关键词:领土争端、中印关系 四、正文

(一)中印领土纠纷的前世今生 1、中印领土纠纷的历史1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产物,在此之前,中印关系稳定,不存在边界纠纷。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为扩大其殖民利益,利用中国国内

1

综合自百度百科及外交学院的于红梅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印边境问题研究》

的混乱局面,在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上刻意避开中国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代表擅自、秘密签订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划定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若按此线来划分中印边界,印度就能获得大片原本属于中国的土地,并能将边防线向中方一侧推进。此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历代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承认其存在。事实上,英国政府在当时及以后的较长时期内也未公开承认过这一条约。

印度独立后,在中国和印度边界问题上并未完全摆脱英国殖民者的影响,反而是继承和推进了把中国西藏变成印度“缓冲国”的战略意图,正是基于这种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和利益诱惑,印度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视为中印边界线,并积极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和“蚕食政策”,还不顾历史事实私自篡改地图。事实上,从历史记载和实际控制情况来看,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只是在长期的实际控制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且有东段、中段和西段之分。印度独立后,特别是尼赫鲁政府时期,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反对和谈判主张,利用蚕食等多种策略和手段,强行侵蚀中国领土,以图造成事实占领的战略优势,还在西藏问题上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并最终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恶化。1962年,由于印度的进攻和挑衅,中印两国爆发了边界战争,即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边界战争后,中国和印度的外交关系几近中断,加上受美苏争霸影响,之后的十几年间,两国关系并未得到缓和。从1976年开始,两国关系才逐步解冻、恢复,实质上直至1988年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访华,中断28年的中印政府首脑访问才得以恢复。边界战争给两国关系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致近几十年来中印两国在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其严重制约。事实上,两国边界安全的格局也就是在这一战争后基本形成,并逐步维持和稳固下来。

2、中印边界安全现状

现在,中印在边界争议地区的分歧仍然较大,特别是在东段和西段,“在东段,印度主张以所谓‘麦克马洪线’为界。“中方则指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参加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和当时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在背着中央政府代表的情况下,于1914年3月24日在德里用秘密换文的方式产生的,西藏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本身并无缔约权力,麦克马洪线对中国并无约束力,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英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不敢在地图上画出这条线,印度只是在1951年至1953年才逐步侵占了该线以南的中国大批领土。

中印双方东段争议地区涉及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西段,印度提出争议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新疆所属的阿克赛钦地区和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面积共为3.3万平方公里。这块地方一直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在中段,印度提出争议的地区历来是属于中国的,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目前,两国边界争议地区中的西段大部分由中国控制,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 中段是两国争议最小的一段,共有四处争议地区,现主要为印度控制;东段是两

国分歧和争议最大的一段,也就是中国的藏南地区,现在这一地区基本上为印度

实际控制,且已建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来进行行政管辖。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以印度的全面失利结束,此次交战也基本奠定了中印边境的实际控制现状,两国边界安全的现状也基本形成。虽然近年来,两国边

界安全问题基本维持在和平范围内,但受历史因素和边界战争影响,边界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两国进一步进行发展外交关系的一个巨大障碍。如左图所示的中印

领土示意图2

(二)影响领土争端解决的一些因素 1、中国与印度的宗教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学者研究中印边境问题时,宗教往往是被忽略的,而在印度99%的人都信仰各种宗教,这种国情明显与中国不同。印度实行政教分离,但由于宗教文化很昌盛,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无疑是很深远的。相对于中国,印度的宗

2

图摘自百度百科

教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小不一,而且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其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目前,各种宗教信徒的人口构成已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格局依然如故。”3由于印度人宗教信仰纷繁复杂,印度经常发生的宗教冲突导致了许多无辜的百姓死亡。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虽然锡克教徒在印度总人口中占的比例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很少,但是这个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在印度锡克教徒中有相当一部分非富即贵,而且由于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国家军队和警察中的很多都是锡克教徒,现任总理辛格的强硬与此肯定有莫大关系,假如国家在处理领土纠纷时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加强对印度宗教对印度政治的影响的了解,那么或许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我认为在研究印度不能仅仅只关注它的政治或者宗教中孤立的一面,而是应该两者联系起来研究,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印度。印度的政局既然有宗教势力的影响,中国完全可以同这些宗教进行交流和合作,或者可以改革中国过分保守的宗教政策,允许这些宗教来中国传教,通过宗教交流和允许传教来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然后通过强大的宗教力量来向印度民众发出一种友好的信号,慢慢来消除两国间的隔阂,让他们愿意与我们进行领土谈判并积极做出一些让步。这些做法肯定会进一步拉近两国的感情

2、印度历史与领土争端的关系

印度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多次遭受侵略,先后在公元前200-公元200年受到中亚的大夏希腊人、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然后在十世纪时印度一度成为伊斯兰控制区。第三次就是蒙古人帖木儿入侵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直至后来欧洲国家的侵略。这里着重讲一下对印度民族主义形成有绝对性影响的印度近现代史。“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印度的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夺(1600~1757) 中世纪末西方国家热慕印度的富庶,千方百计想到印度发财致富。发现好望角(1488)和绕过好望角直达印度西岸卡里卡特(1498)的都是葡萄牙人。他们收购印度的香料 (胡椒、生姜、肉桂、豆蔻)在西方销售,获得厚利。但葡萄

3

马加力《印度民族宗教概况》(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