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
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x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能较好满足x社会经济和社会服务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根据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x〔x〕1号)和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x〔x〕20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设
(一)优化调整气象监测站网布局。结合我市气象服务需求,科学优化调整观测站点布局。改造升级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乡(镇)气象灾害自动观测站。统筹建设农业、城市、交通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到x年,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空间分辨率平均小于8公里,常规气象观测要素时间分辨率达到5分钟。
(二)提高气象观测现代化水平。加快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改革调整现行人工观测业务体制机制,构建适应自动气象观测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模式,实现全要素、全天侯自动观测,自动站设备可用性达到98%以上。到x年,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率达到100%。
(三)增强气象信息网络支撑能力。根据省、x要求,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系统,提高数据收集、传输、分发、存储、处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实现气象信息分类安全管理,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应用系统。到x年,自动观测资料传输时效不超过3分钟。
二、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
(四)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开展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等业务技术系统本地化研发。建设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及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
(五)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开展乡镇和重点区域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到x年,1-3天短期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6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平均误差小于1.5℃,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5-10%,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时间提高到15~30分钟以上。
三、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六)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加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并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成立地方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城乡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贯彻实施气象灾害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积极推进社区防灾减灾和民防工作建设,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灾害防御志愿者队伍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应急、民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环保、气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加强灾害应急气象保障,建设我市气象预警中心,对重大气象保障做出快速反应。到x年,全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备率达94%以上。
(七)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和发布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充分利用各种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与传播载体,实现公众气象服务信息“进农村、进企事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到x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超过90%。
(八)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能力。建立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采集处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服务产品快速制作发布、效益评估等基础业务系统。加强城市气象服务监测预报预警,构建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加大科普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知识和能力。到x年,社会公众的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85%,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达到85%。
(九)加强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建设。实施气象为农服务工程,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影响评估水平,将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与乡镇农技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网络等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成覆盖全市高速公路的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网络。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组织领导机构,完善人影作业指挥系统,开展人影作业效果评估,提高科学作业水平和服务效益。
四、加强气象人才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建立创新团队建设制度,培养高水平业务科技带头人,打造具有较强实力的科技创新团队,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