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66 / 94

四,判断题

1.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同神经纤维的直径成正比.( )

2.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结缔组织,它们一般没有轴突.( ) 3.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双向传导的.( )

4.控制身体不同运动部位的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小同运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 5.大脑皮层运动区交叉支配骨骼肌.( )

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彼此拮抗的.( ) 7.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多数呈现抑制作用.( ) 8.所有交感神经纤维的末梢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

9.一般认为,突触前抑制是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的.( ) 10.丘脑是感觉的重要中转站.( )

11.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递减性的.( ) 12. 神经元之间信息必须经过化学突触.( )

13. 所有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都是完全相同的.( ) 14. 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比交感神经广泛.( )

15.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

16. 叩击股四头肌腱使股四头肌发生一次短促的收缩,这种反射属于多突触反射.( ) 17. 在体骨骼肌是可以单根纤维独立收缩的.( )

18. 交感神经系统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神经系统.( )

19. 副交感神经纤维是由脑神经和骶神经中枢发出来的,所以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范围广泛.( )

20生命的基本中枢位于丘脑下部.( )

21条件反射的形成与非条件刺激是无关的.( )

22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必须经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才能发挥作用.( ) 23肌梭为长度感受器,而腱器官为张力感受器.( )

24肌梭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直接抑制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

25在一定的范围内,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 )

26有髓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其主要原因是前者直径比后者大.( ) 27交感神经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而不是肾上腺素.( ) 28所有胆碱能神经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

29反射活动中虽然传出神经元的冲动和传入神经元有关,但两者的冲动频率不同.( ) 30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所有的神经纤维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 ) 五,简答题

1 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 2 试述动物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3 大脑皮质运动区有哪些功能特点 4 突触传递有哪些特点

5 简述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有哪些 6 简述轴浆运输的特征.

7 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相比,前者的特点有哪些 8 胆碱能受体分几类 各有什么作用 9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几类 各有什么作用 六,论述题

1 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各有何特点

67 / 94

2 试述丘脑的功能.

3 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与原理及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4 试述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与产生原理. 第十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3.突触延搁: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

4.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5.特异投射系统:从机体各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集中到达丘脑的一定神经核,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各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这种传导系统称特异性传导系统.

6.脑干网状结构:指从延髓,脑桥,中脑直达间脑的广泛区域,由一些散在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所构成的神经网络.

7.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8.锥体系统: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至脊髓的传导束.

9.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10.牵张反射:骨胳肌被牵拉时,肌肉内肌梭受到刺激,产生的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

11.脊髓休克:当横断脊髓后,横断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12.突触: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13.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1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轴突末稍时,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主要打开了后膜上的Na+离子通道, 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升高,导致K+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6.突触前抑制: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受到另一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导致前者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减少,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奋而呈现的抑制 17.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发生的抑制效应

1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这种投射不具点对点的关系,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9.后放: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放冲动使反射延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放.

20 牵涉痛:当有些内脏患病时,常在皮肤不同区域发生疼痛或疼痛过敏,叫做牵涉痛.

21 对侧伸肌反射:对脊休克恢复的动物,如果用很强的刺激作用于肢体,除本侧肢体发生屈曲

68 / 94

反应外,同时也引起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这种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叫做对侧伸肌反射. 22 屈肌反射:对脊休克恢复的动物,以针刺激左(右)侧后肢跖部皮肤时,就可引起该肢屈曲,这种现象叫做屈肌反射.

23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叫做腱反射. 二,填空题

1.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 3.化学性突触;电突触

4.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现象;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易于疲劳性 5.单线式;辐散式;聚合式;环路式

6.机械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7.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编码作用;反馈调节 8.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调节随意运动 9.α;β;δ;θ

10.慢波睡眠;异相睡眠 11. Na+;K+

12. 局部环路电流 ; 跳跃式传导 ; 速度快 ; 节省能量 13. 兴奋性;抑制性 14. -80

15. 紧张性; 减慢

16. 乙酰胆碱 ; 肾上腺 17. 非条件刺激; 强化

18.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肽能神经元;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19. 心跳加快加强 ; 心跳减慢减弱 20. 乙酰胆碱; M

21. 乙酰胆碱; N型;去甲肾上腺素;β1;乙酰胆碱;N型;M型 22 依傍性兴奋性改变 23 Na+Cl-

24 兴奋性 抑制性多 25 多巴胺5-羟色胺 三,单项选择题

1 A;2 D;3D; 4 D;5A;6 E;7 C;8 B;9A;10 E;11D;12 C;13 A;14 C;15 E; 16 D;17 B;18 C;19 D;20 A;21 D;22 C;23 B;24C;25 E;26 D;27 C;28 D;29 D;30 A;31C;32 E;33 C;34A;35B;36 B;37D;38B;39 D;40 C;41A;42 E;43 C;44A;45 D;46 C;47 A;48 C;49 E;50 B 四,判断题

1√ 2√ 3 × 4 × 5 √6 √ 7 × 8 × 9 × 10√ 11 × 12 × 13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21×22 √23 √24 × 25 × 26 × 27 √ 28 × 29√ 30 ×

五,简答题

1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为种族所特有,反射弧比较固定,刺激是有限的,反应是不变或极少变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适应性很小.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为个体所特有的,反射弧是灵活多变的,刺激是无限的,反应也是多变的.总之,条件反射在数量上几乎是无限的,在质量上具有极大的晚变性,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建立,也可以发生消退,分化,改造等等,因此使得条件反射具有广泛而完善的高度适应性.

69 / 94

2 将动物的脑干暴露,在中脑的上,下丘脑之间横断脑干,保留脑桥,延髓和脊髓,动物可出现全身肌紧张显著加强,四肢伸直,脊柱后挺,昂头翘尾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是在脊髓牵张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易化区和抑制区.抑制区的活动有赖于高位中枢,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抑制区和尾状核的下行始动作用,而易化区既受高位中枢的下行性影响,又接受上行感觉冲动的激动.当在中脑水平横断脑干以后,较多地切除了抑制系统的作用,使得易化系统相对占了优势.这些易化作用主要影响抗重力肌,因此使动物四肢的伸肌和头部上抬的肌肉紧张加强,产生僵直现象.

3 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功能特点有:

1.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2.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3.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用不同的大小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肉部分,就在皮质上占有较广泛的定位区. 4 突触传递的特点是:

1.单向传递突触传递冲动,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也就是说神经冲动只能沿着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决不能逆向传递.

2.总和同一突触前神经末梢传来一系列冲动,或许多突触前末梢同时传来冲动,都可引起较多的递质释放,使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逐渐积累,待达到一定阈值时,即能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而发生神经冲动.

3.突触延搁神经冲动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递至突触后神经元,必须经历化学递质的释放和弥散,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然后在总和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冲动.所以突触传递需要较长时间.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神经元间的突触最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突触对缺氧较为敏感;突触对血液中酸碱度的改变极为敏感.

5.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突触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咖啡碱和茶碱能提高突触后膜对化学递质的敏感性,降低其阈值,从而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某些镇静剂和麻醉剂如巴比妥类,能降低突触后膜对兴奋传递的敏感性,或加强抑制性突触递质的作用,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有:

1.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必须保持结构和机能上的完整,才能传导冲动.

2.传导的绝缘性当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只能在兴奋着的纤维内传导,并不波及邻近的其它任何纤维.

3.双向传导性一条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受到刺激发生兴奋后,兴奋就从刺激的部位沿着纤维向两端传导.

4.不衰减传导性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在传导神经冲动时,不管传导距离多么远,其冲动的大小,数目和速度始终不变.

5.相对不疲劳性因为动作电位的发生是Na+,K+顺浓度差的运动,不直接消耗能量,即使消耗能量也很少,所以不易疲劳. 6 轴浆运输的特征是:

1.不断进行的过程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在流动的.

2.双向流动一部分轴浆由细胞体流向轴突末梢(顺向流);另一部分轴浆由轴突末梢流向细胞体(逆向流).

70 / 94

3.快,慢两种速度快速运输是指含有递质的囊泡等的运输;慢速运输是指由细胞体合成的蛋白质所构成的微管和微丝等不断向前延伸,轴浆的其它可溶性成分也随之向前运输.

7 与突触后抑制相比,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①主要分布于传入通路;②潜伏期长,作用持续的时间长; ③轴突-轴突型突触是其结构基础.

8 胆碱能受体分为 M型受体和N型受体两大类.

M型受体广泛分布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和汗腺及骨骼肌的血管上.当乙酰胆碱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就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瞳孔括约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N型受体存在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当乙酰胆碱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就产生兴奋性的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分别导致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的兴奋.根据 N型受体存在的部位不同,将其分为N1和N2受体两个亚型.

9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两类.它们又分别分为α1和α2,β1和β2亚型. 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位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上.受体被激活后表现为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胃肠及膀胱括约肌收缩,胃肠壁平滑肌松弛,瞳孔扩大等.α2受体位于突触前膜上,当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时,则α2受体被激动, 对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起抑制作用,即以负反馈的调节方式,控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情况与α受体的分布基本相同.β1受体激动时, 表现为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和耗氧量增加,脂肪分解加速等.β2受体激动时,表现为冠状动脉和肌肉血管舒张,支气管和胆管平滑肌舒张,肌糖原分解增加等. 六,论述题

1 锥体系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锥体束)与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锥体系的皮层起源主要为4区, 亦来自其它一些脑区;其纤维中,仅有10~20%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锥体系即可直接抵达α神经元以发动肌肉运动,抵达γ神经元以调整肌梭的敏感性,也可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改变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对抗平衡,保持运动的协调.

锥体外系统指直接或间接经皮层下某些核团(如尾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并通过锥体以外的下行通路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活动的系统.它包括经典的锥体外系,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和旁锥体系三个部分.锥体外系的发源细胞常为中小型锥体细胞,它经过多次突触联系,控制双侧脊髓活动,它主要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 2 丘脑的功能主要是:

1.感觉功能全身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的传入冲动分别经过丘脑接替核的外侧核群,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投射到皮层特定的区域.故丘脑是皮层下最高级的感觉中枢,可进行粗糙的感觉分析综合,有人认为痛觉中枢在丘脑

2.运动功能小脑和纹状体一苍白球系统是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丘脑的外侧腹核主要接受二者传来的纤维,并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运动区,参与皮层对肌肉运动的调节.

3.维持与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经皮层下联系核的髓板内核群,中线核群,投射到大脑皮层各部,影响皮层的兴奋水平.

4.与情感,植物性神经活动有关 丘脑接受下丘脑的纤维并向皮层联络区,如前额叶及边缘系统(扣带回)发出,影响情感,内脏活动及皮层的高级综合活动.

3 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冲动传导特征如下: 1.生理完整性冲动传导的前提是神经纤维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的. 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各个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

3.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可同时向纤维两端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