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教案 班 次 上课日期 节 次 上课时数 累计时数 教学场所 3-4 2课时 18课时 12-409 09体教1班 2011年9月22日 09体教2班 2011年9月23日 3-4 2课时 18课时 13-207 授课内容 第三章 骨、关节的生物力学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骨、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掌握运动对骨、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 教学重点 运动对骨、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 教学难点 运动对骨、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采用提问的方式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对本堂课进行启发式教学,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补充有关材料,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 讨论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讨论教学法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达到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课前复习、提问 班级 学生姓名 题 目 09体教1班 高立 简述三维测力台的基本原理 09体教2班 薛才良 关节的基本结构 09体教2班 孟德杰 中小学为什么要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教学内容:
? 教学常规:师生问好、登记考勤等
? 导入部分:①复习:第二章 运动生物力学参数 ;提问问题:简述三维测力台的基本原理。 ②宣布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骨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空心骨和实心骨的区
别?引发学生兴趣。
③解决学生问题,引出本节课知识点(人体的骨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空心结
构,具有优良的性能。工业上采用的空心钢材,就是模仿人体的骨骼结构所制造成的)。空心骨具有质量轻,承重能力强的特征,为什么空心骨和实心骨具有几乎一样的承重能力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
主要部分:
第三章 骨、关节的生物力学
人体运动的“硬件”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的运动系统。本章从力学结构及运动对这些运动器官的影响两个方面介绍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 骨的生物力学
人体共有206块骨,其功能是对人体起支持、运动和保护的作用。骨按形状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骨具有功能适应性。骨的功能适应性,是指对所担负工作的适应能力。
例新疆葡萄丰收的时候,用头顶箩筐来运输葡萄,头盖骨很薄,却能承受很大的重量,和它的结 构是分布来的,弓形结构承重能力强,从而说明骨具有功能适应性。骨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手指比较灵活,是因为其关节比较多。关节越多的地方,越灵活。
从力学观点来看,骨是理想的等强度优化结构。它不仅在一些不变的外力环境下能表现出承受负荷(力)的优越性,而且在外力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通过内部调整,以有利的新的结构的形式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越是深入了解人体骨的特性,就越是为其优良的受力结构感到惊叹。制造出这种“智能”型的材料和结构,一直是科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征 (一)骨对外力作用的反应
骨骼的受力形式: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载荷
这些载荷会在骨内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应力,相应产生拉应变(伸长)、压应变(缩短)和剪应变(截面错位),对骨的结构造成不同的影响。
应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力。
应变:受力条件下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的变化量。
(1)拉伸:拉伸载荷是自骨的表面向外施加相等而反向的载荷,在骨内部产生拉应力和拉应变。
F F
(2)压缩:压缩载荷为加于骨表面的向内而反向的载荷,在骨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
(3)弯曲:使骨沿其轴线发生弯曲的载荷称为弯曲载荷。在弯曲负荷下,骨骼内不同时产生拉应力(凸侧)和压应力(凹侧)。在最外侧,拉应力和压应力最大,向内逐渐减小,在应力为零的交界处会出现一个不受力作用的“中性轴“。
(4)剪切:标准的剪切载荷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有使骨发生错动(剪切)的趋势,在骨骼内部的剪切面产生剪应力。
(5)扭转:骨骼受到外力偶的作用而受到的载荷,在骨的内部产生剪应力。例,掷铁饼出手时支撑腿的受力。
2.骨对复合(实际)外力作用的反应
在人体运动中,受到纯粹的上述某一种载荷的情况很少见,大量出现的是复合载荷。
正常行走时,足跟着地时为压应力,支撑阶段为拉应力,足离地时为
压应力。在步态周期的后部分出现较高的剪应力,表示存在显著的扭转载荷,提示在支撑时相和足趾离地时相胫骨外旋 (二)骨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骨的结构被广泛认为通过进化过程得到了最优化的设计:即在特定的载荷环境下得到重量最轻的结构。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主要包括:
a)均匀强度分布,即在特定的加载条件下,材料的每一部分受到的最大应力相同。
b)轨道结构理论(壳形结构),即只在力的承受及传递的路径上使用材料,而在其它地方是空洞。以下从结构优化的角度分三个方面介绍骨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1.各向异性
由骨内部解剖结构易见骨是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结构的特点就是各向异性。 同一块骨的不同部分的力学性能是有差别的。
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例如长骨主要承受的是轴向的压力,因此沿轴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从显微组织分析来看,针状的无机盐晶体和骨胶原纤维主要是沿纵向排列。其中较少一部分沿周向排列。其主要作用是联系和约束纵向纤维,使纵向纤维在压缩和弯曲载荷的作用下不会失稳。 2.壳形(管形)结构 (1)弯曲载荷下长骨结构的优化
对骨的应力,可以用对建筑物梁的应力一样的方法来分析。图(a)是一条两端支持的横梁,在梁的中间加一向下的力,则横梁受到弯曲载荷,会在横梁的顶部产生压应力,底部产生拉应
力,越往中部应力越小。
一般来说,任何型式的梁的中部都受到很小的应力。为此通常都用一工字形截面的横梁作为建筑物的支持梁(如:铁轨),即截面两端厚中间薄(b),可以节省材料。
如果作用力可能来自任何一个方向话,可用一个空心圆柱梁,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材料而获得最大的强度(c)。这种空心横梁和同结构的实心梁具有同样的的强度,而可节省约四分之一的材料。
人体的长骨,如股骨,胫骨,肱骨等,都是中空的结构,都有可能受到来自任何一个方向的力
?
的作用,因此长骨的空心结构是较完善地适宜于支持作用的。 (2)扭转载荷下长骨结构的优化
将胫骨横截面与工字形梁这一理想的抗弯截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承受y-y轴的弯曲载荷时,骨截面就像工字梁截面一样,大部分材料远离中性轴。如果在考虑到骨还将承受绕x-x轴的弯曲载荷和绕纵轴的扭转载荷(在截面上产生剪应力,其大小也是与其到截面中心的距离成
正比),这说明了长骨中空的结构是一个优化的结构。 3.均匀强度分布
骨具有强度大,重量轻的特点(如图)。如果引入比强度(极限(最高)强度除以比重)和比刚度(弹性模量除以比重)的概念,则可以见到骨的比强度接近于工程上常用的低碳钢,而骨的比刚度可达到低碳钢的三分之一。 密度(g/cm3) 沿纵轴的最高张力强度 (kg/cm2) 沿纵轴的最高压力强度 (kg/cm2) 垂直纵轴的切变强度(kg/cm2) 垂直纵轴的切变强度(kg/cm2) 钢 7.8 4240 4240 3510 骨 1.87 – 1.97 930 - 1200 1270 - 2100 1190 505 花岗石 2.6 50 1350 141 洋松 0.63 64.5 424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