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无锡市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下载本文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儒家是哲学还是宗教

李泽厚

儒家是哲学还是宗教?有人认为是宗教,但大部分人认为是哲学。孔子没有说:我是上帝的儿子或天之子。他是普通人,“吾非生而知之者”,说得很明白。他没有像耶稣一样创造奇过,把盲人的眼睛一摸,眼睛就亮了。他总说:我只是好学。儒家没有人格神的观念,也没有宗教性的组织。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不否定、也不肯定鬼神的存在。又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再能事鬼”,态度很有意思,相当高明。

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儒学的确不是宗教,海内外学者因此认为,儒家就是哲学。这也有问题。西方哲学一般讲究理论系统。儒家却很少去构建真正的大系统,它讲究的是实践,所谓“礼者履也”,功夫即本体等等。假如远离行为去构建一套理论体系,在儒家看来是没有意义的。西方哲学家可以躲在房间里,想自己的,不管实际,他们认为理论本身就有它的意义。但是,不管是孟子、荀子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都反对这种态度,而且他们的学说对人们日常生活也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颜氏家训》 《治家格言》和曾国藩的家书等,都把儒家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思维和生活;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并不能管人的生活。

所以儒家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用西方宗教哲学等这些概念来套便很难套上。儒学可说是半宗教半哲学、亦宗教亦哲学。西方哲学从中世纪神学分化出来以后,主要成为一种思辨性的理论论证。儒家当然也讲理论,但更讲感情。孔子回答学生父母死后服表三年会不会太久的提问,不说这是天的意志、上帝的要求,不说这是政府的规定,也不说这是历来必须服从的习俗,只问不守满丧期心安不安,说安就不需要再守了。从这可看出,孔子把道德律令建立在自己的情感上。儒家认为,人的一切、社会的一切,都应建立在“人性情感”这个基础上。孔子的一大功绩,就是把理性、智慧、道德等等各种要求,都建立在它上面,从而把情感提高到崭新的水平上。这就是儒家不同于一般哲学思辩的重要特征。儒学强调情理不能分隔,它们是渗透交融和彼此制约着的。例如“理无可怒,情有可原”,同时强调情里面有理,理里面有情,“理\的依据是“情”,而“情”又必须符合理性,从而“理”不是干枯的道理,“情”不是盲目的情绪。所以,尽管儒学提倡忠、孝,却反对情感上非理性的盲目服从和信仰。孔孟都讲“经\与“权”,\经\翻译成现代语吉就叫原则性,基本原则必须遵守;“权”是灵活性, 要动脑,有理智。有经有权,才真正学到儒学的精髓。儒学不是一种理论的条条,它在政治、经济、生活上都有用处,既讲原则,也有灵活性。

归根结底,儒学讲的理性是活生生的,带有人间情感的,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理性,也就是人性,儒学的本质就是建造完美的人性。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

高三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8 页

柏之后凋”,这就是儒学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培养了一种人格、操守、感情、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在它的影响下,中国人即使在困难时,总愿意相信前途美好,只要坚持,好日子总会来,而很少有悲现主义者。由此可见,儒学虽然不纯粹是宗教,却包含着宗教的热情:儒学虽然不纯粹是哲学,却包含了哲学的理性。 (节选自 1997 年第 1 期《天涯》,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没有人格神的观念和宗教性的组织,并不意味它否认鬼神的存在。 B.儒家认为构建一套理论体系是没有意义的,它反对只思考而不管实际。 C.儒家以基于人性的情感来承载为人处世所应持有的理性、智慧和道德。 D.儒家提倡忠孝,却反对盲目服从的愚忠愚孝,因为这是非理性的情感。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种学说能否对大众产生影响,不看有无理论体系,而看日常生活中是否被贯彻。

B.为死去的父母守丧,体现了为孝的原则性:心安就无需守满丧期,是一种灵活性。

C.“理无可恕,情有可原\强调情理的交融和制约,也显示儒家秉持情高于理的原则。

D.深受儒学精神影响和培养的中国人会在困难前选择坚持,他们愿意相信前途美好。

17.结合全文,概括儒家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6 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20 题。 材料一:

今年 2 月,来自全国各地的 80 多位专家在无锡举行了一场讨论会,专家认可的是,泰伯被认定为吴文化的开端者。至于“吴”这个地方刘底在哪里,陕西吴山、无锡、苏州、南京江宁各说皆有,80 多个专家引经据典,激烈讨论整整一天,最终形成共识:太湖流域是吴文化的核心区,梅里是吴文化的源头。历史上的泰伯城是太湖流域最早的国都之城,虽已湮没,但不可轻易否定。吴国早期的都城筑于梅里,世称泰伯城,早在东汉时就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泰伯开创吴文化,并非在一片白地上凭空生发,而是依托了自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历史积淀,而将中原文明与荆蛮本土文明相整合,又加述了吴地文明的发展进程。

现在所说的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一般是指在江南一带滥觞,以先吴和吴越两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泰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再至清末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兴起转向现代文明的一系列文化集合。作为吴文化的创始者,泰伯谦让、包容的“至德”精神,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8 页

经孔子等历代思想家的倡导而影响深远,既是江南文人“道德文章”的范型,也是江南近现代工商实业家以德经商的宗旨之源。

(摘自 2011 年 4 月 11 日《现代快报》)

材料二:

良诸遗址公因规划建设最大的难点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展现曾经良渚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样态。根据“保护第一、展示第二”的原则和“考古先行”的行动方针,规划建设方案经常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考古结果而改变。

比如为究善城址核心区的防洪系统,计划将恢复城址区内的一条古河道。但对古河道的精确位置,考古专家也只能给出大概的方向。随着考古人员发现古河道实际位置比预估偏移 7 到 8 米,原先的工程审批流程又要进行调整再上报。一边考古一边调整一边施工,长度 1 公里的河道恢复工程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这种案例,在整个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遇到太多太多,但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种工作不仅仅是良渚的、杭州的,做好了还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前,重要的外国元首来中国的第一站会选在西安,以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尊重。现在,杭州也可以成为首选地,本质上推动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进程。

(摘自 2019 年 10 月 7 日《每

日商报》)

材料三:多年以来,我们在文化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继承,而是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前者是继承方法,后者是继承标准。毛泽东说过:“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主张吸取民主性的精华、弃除封建性的糟粕,作为发展民族新文化的条件,特别批评“言必称希腊”,强调“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强调“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老祖宗”。这些直到今天还是有意义的。如在如何继承古代文化遗产问题上,沿用“五四”强调的科学和民主作为文化继承的标准,是不够全面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美德、唐诗宋词的美学价值、中和辩证的实践智慧、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等,都包含着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文化精髓,不能仅在这种科学民主的标准下被肯定。另一常见误区是认为农业文明时代发展出来的文化已经全部过时,这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不能认识到任何时代都可能创造出超越时代的文化内容。 文化的继承,关键是承认在中华文化中含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意义、又有当代价值的成分。因此,在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上,中华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并不是仅仅提供了“民族形式”,而是提供了积极丰富的内容。真正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承接,而是联系着弘扬。弘扬指把承接下来的传统发扬光大,是更为自觉地继承传统的积极态度,也是一种继承。因此弘扬与继承既联系、又区别,继承是前提,弘扬是宣传、贯彻、提倡、发挥。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光

明日报》)

18.下列对材料一中“吴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文化在江南梅里发源,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区,这是众多专家的共识。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8 页

B.吴文化是泰伯依托太湖流域诸多新石器文化的积淀、整合不同文明开创的。 C.吴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是各时代吴地区域文化的集合。 D.吴文化涵有的“至德”精神哺育了江南地区历代文人和近现代工商实业家。 19.下列对原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伯城筑于梅里只见于历史文献,而无考古证明,学界对“吴”地所在持论、众多。

B.良渚遗址公园建设不仅有利于研究吴文化源起,也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吴文化研究应从强调科学和民主标准,走向挖掘其中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文化精髓。

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和标准,我们曾产生过分歧,但也提出了辩证的认识。

20.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应怎样继承中华传统文化。(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

歌外,文体自选。

氧气,无形无感,人人不可缺少,只有到空气稀薄之地,或难以自主呼吸时,才会发现它的珍贵。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氧气一样存在的人、事、物、情、理也很多。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2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