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大连第127中学 王鑫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鑫,来自大连市一二七中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是课程标准十个主题中的第二个主题“生物圈中的人” 的一部分,主要解决外界气体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的问题,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学好本课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为学习本节知识做好了准备。 三、 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2、理解并识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知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在成分上的变化。
能力目标: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本课的重、难点: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四、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和分析资料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 教学流程
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008年5月12日,是全国人民难以释怀的日子,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地震,震碎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在这次灭绝人寰的大劫难中,有许多人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条件下以其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活了下来,因为他们坚信祖国和人民是不会抛弃更不会放弃他们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缺少空气而窒息死亡,没能等到救援队员的到来。要是人可以不用呼吸那该多好啊!就会有更多的人得以生还,可是,能行吗?不行,人是不能不呼吸的呀!
这是震撼亿万人民的大事,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以它做为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学会乐观、学会感恩、学会帮助他人。 (二) 分析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把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设置成为分组实验。把抽象的气体变化转化成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学生们会清楚地看到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在成分上的不同。根据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实验现象,大部分学生会很自然的想到
吸入的O2跑到哪里去了,CO2又是怎么来的呢?同时,能力稍强的同学会想到这个气体的变化是否与肺的结构有关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容易突破了。
关于这一点,我利用flash课件直观的优点,使微观的现象宏观的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并引导学生观察在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以后,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和CO2与血红蛋白的分离。肺泡和血液中的气体各发生了那些变化? 肺泡中的 少了, 多了,血液中的 多了, 少了。让学生通过观察flash课件并结合已有的血细胞的功能等知识来分析讨论,
为什么O2和CO2会随意的在肺泡与血液间进出呢,这与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关联吗?
同时,在这里也要渗透血红蛋白与CO的结合能力比与O2的结合能力要强,所以会有煤气中毒的现象,并把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施救的方法讲给学生们。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 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经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1、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⑴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⑵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由于前一课时与这一课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让学生将两节内容综合总结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3、呼吸能使外界的O2进入人体,并能使CO2等废物排出体外。保证了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