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作业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作业及参考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一、填空题:

1.“浙江”的命名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都认为其中“浙”字的意思是曲折,“浙江”还有一些别名,如曲江、之江淛江等。

2.在浙江宁绍平原的 余姚县河姆渡 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出土有成堆的谷壳、谷粒、稻杆、稻叶,这是亚洲最早的水稻遗存。

3. 战国后期,越国渐趋衰落,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败,成为附庸国。 4.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由此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 船文化、桥文化等,又有心态文化层面。

5.水文化是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越人就曾把勤于治水的禹看作是自己的祖先,并认为他的墓地在会稽。此外,越国历史上,勾践与文种、 范蠡、一起卧薪尝胆,戮力灭吴的韧性战斗精神,也是这种水文化的具体体现。

6.浙江先民的干栏式建筑在形式上具有三个特征:一是 底部悬空、正脊的两头翘起,二是 屋顶的结构作两面坡式,三是 类似于今傣族人建造的竹楼。 7.1907年,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起义,失败后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同年, 徐锡麟在安徽发动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英勇牺牲。

8.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对文学、美学、哲学均有深湛的研究,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把尼采 哲学引进中国的人,对安阳殷墟甲骨文字、中国古代戏曲、词学的研究,使他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

1

9.两宋时期,名闻当时的永嘉学派薛季宣、 叶适和 “四明学派”、 杨简、袁燮,义乌 学派陈亮皆受当时温州、宁波、金华等经济发展、商贾之发达空气熏染,主张义利实用之学。

10.于越又称内越、大越,在越中发展最早,文明程度较高。于越民族的形成主要来自地区内部不同文化间的融合,通过聚落与民族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而最终建立起亲密的血缘纽带。

11.浙江历史悠久,有很多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萧山的跨湖桥遗址,余姚的 河姆渡遗址,嘉兴的 马家浜 遗址和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等。

12. 浙江作为一个独立地方行政区的地位确立是在秦朝,至清康熙六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浙江省之名,至今相沿。

13.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山上,由吴越国王钱弘俶 为了 镇钱江潮而建,“六和”一词出于佛教“六和敬”之意,塔原以灯塔为过往舟楫向导。 14.宁波保国寺,位于甬江北区洪塘镇北的灵山山腹中,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重建大殿,为江南保持最为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

15.杭州知府林启1899年创办 养正书塾,开新中学之先河;求是书院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28年改为浙江大学,为国内外著名学府之一。

16.浙江历来多藏书大家和藏书楼,著名的有宁波 范钦 的“天一阁”,嘉兴朱彝尊的“曝书亭”等。

17. 浙江是全国编撰地方史志最早最多的省份,其中有东汉袁康的《越绝书 》、赵晔的《吴越春秋》,南宋陆游的《 南唐书 》、《嘉泰会稽志》,明末谈迁的《国榷》,张岱的《石匮书》、查继佐的《罪惟录》,黄宗羲的《 明史案》等。

2

18. 浙江水力资源丰富,河流综部,滋养万方,著名的河流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又名永嘉江的瓯江,发源于东阳县齐公岭的曹娥江 ,贯穿我国南北的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 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浙江之得名的四种说法

答:一谓浙江上游受婺、衢、歙三江之水,水出两山间,盘回百折,故曰“浙”。二谓钱塘江口,浙山正居其中,潮水投山下,折而出,故曰“浙”。三谓钱塘江之曲在富阳、杭县、萧山三县之间,以袁家浦一带之吵嘴尖向东延伸,形成三折,故名。四谓浙江从太湖来,大势南流,绝钱塘江,复折而东,故曰“浙”。 2. 简述秦汉(包括秦汉)以后促使越族与中原文化同化的五次事件。

答:(1)是秦朝对越族的归化采取的强制性手段。(2)是西汉的内迁和末年的南迁。(3)是三国吴国对“山越”族的强制迁徙。(4)西晋迁都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将汉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迁移南方。(5)是南宋定都临安,政治中心的南移,同时伴随着逃亡政府而来的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北方文化南移,不仅大批北人涌入浙江,而且中原文化的数千年精华也荟萃于此。 3. 简述浙江传统文化的特征。

答:(1)浙江传统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水文化、智者文化,具有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处事善于发挥所长,善于把握行动时机的特长。

(2)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二是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创新进取,富有活力。 (3)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三: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4)浙江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之四: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 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大名窑及其分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