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版2013春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本)期末复习指导 下载本文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7.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 A B C D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伦理道德 D.社会舆论 8.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 D )。

A.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 9.米德认为自我包括( B C )。 A.本我 B.主我 C.客我 D.超我 10.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 A B )。

A.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11.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特征有( B D )。 A.成员关系亲密 B.明确的行动目标 C.成员不可替代 D.规范的制度

12.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 A B C )。

A.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设 D.城市衰败 13.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分层结构的是( A D )。 A.奴隶制 B.农村社区 C.城市社区 D.种姓制 14.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D )。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15.社会化的机构包括( A B C D)。

A.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6

16.冲突的形式包括( A B C D )。 A.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1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A B C D )。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18.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 A B D )。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19. 以下属于当代中国集体行动的是( A B C )。

A.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B.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C.集体上访 D.集体出游 20.社会化的类型包括( A B C D )。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21.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 B C )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 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 互相依赖 D. 有事相求

2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A B C D )。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23.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 A B D )。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7

24.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 B D )。 A.自然社区 B.农村社区 C.法定社区 D.城市社区 25.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 B C D )。 A.家庭背景 B.威望 C.财富 D.权力

26.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 A B C )。 A.人口数量 B.人口结构 C.人口素质 D.人口社会化 27.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 A B C D )。

A.无组织性 B.不稳定性 C.非常规性 D.易受暗示性 (三)名词解释

(说明:如果涉及到的名词是某位学者提出的重要理论或概念,则需要写出该名词的提出者)

1.代沟:代沟在社会学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代沟的存在,反映了两代人在社会化各阶段的差异。代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存在于各种社会、各个时代,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文化的变异和扬弃。 2.弱关系理论:格兰诺维特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或交换工作的过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弱关系理论”。他认为,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格兰诺维特的结论对西方社会更加适用;而在中国社会,寻找工作时所使用的社会网络主要是亲属和朋友这两类强关系。

3.初级社会群体:依照群体中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这是社会学上对社会群体最重要的一种分类方式。我们可以将初级群体定义为: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

8

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深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以及复杂社会组织的内部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群体等。

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妨碍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首先对社会正常生活有破坏;其次对社会多数成员有影响;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最后只能从社会层面加以解决,要依靠社会政策的调整。

5.镜中我:“镜中我”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ooley)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一个人如果不同别人交往、进行社会互动,就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6.社会结构:社会不断出现分化,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出现分化,社会结构表现为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组织、社会制度、社区等各个社会要素的组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7.代际流动: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即子女从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代际流动展示了一个家庭中两代或几代人之间的差异。

8.城市化:所谓城市化,简单的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一方面,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种聚焦背后还意味着经济形式、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9.社会麦当劳化:麦当劳是全球知名的连锁企业。美国社会学家瑞泽

9

尔提出了“社会麦当劳化”。他指出效率至上、可计算、可预测、以及可控制是麦当劳餐厅的四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正在美国社会以及世界其它地方主宰越来越多的领域。其 经营理念成为一种文化,向社会领域扩展,称为“社会麦当劳化”。

10.集群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种共同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缺乏组织、难以预料、没有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具有无组织性、不稳定性、非常规性、易受暗示性的特征。

11.社会控制: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的机制。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罗斯认为,社会控制就是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的控制。

12.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还会引发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并带来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迁。

13.科层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至今仍是使大型组织运转最为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 14.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人类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

15.社会分层:社会学家用“社会分层”这个概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也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高低有序的。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平等。

16.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生活和技能与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