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文化传统(一):李炳南先生谈《论语》 下载本文

《论语》的文化传统(一):李炳南先生谈《论语》

编者按春节后文化传统平台将启动“一起学《论语》”课程,课前我们将发布“《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以飨读者。首篇推荐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的经典片段,此文虽短却直中要害,当年读后,佩服不已,遂开始了我的《论语》学习。这才是真儒者在讲经典,这就是经学,中国文化的灵魂。现在很多人把《论语》当成文学或者哲学,用现代学习方法来学习,不入心啊,也不能变化我们内心的气质,是没有用的。学就学真东西,学有传承的,这就是文化传统。传统很强大,滋润着我们内心却日用而不知。李光远2017年1月“李炳南先生谈《论语》

今讲此书,注重学道,并以立人格、知天命为学道之本,其沿革等从略。《论语》乃孔夫子与弟子讲学之语录。何人记录,不能确定。汉刘向谓孔门群弟子选记。宋程子意为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因书中称孔门弟子皆为子某,惟称二子为有子、曾子。《论语》凡二十篇,其中或因文字演变,或因错简,而有难讲之处。讲时有不能通者,取阙疑。读古人书,尤其读圣贤书,必须恭敬,遇有疑难者,可加小注,不可妄改。《论语》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句之二字或三字为题。《论语讲要》开卷语 《论语》,记至圣先师言语之书,自古为学者所必读。至圣孔子,谈学论道,答弟子时人之问,所言皆

至理。语及《诗》《书》《易》《礼》《春》《秋》,凡所指点,皆扼一经之要。故欲读圣贤书,求真实理者,当自读《论语》始。雪庐老人,东鲁纯儒也。早年入衍圣公幕,后随孔上公迁寓台中。暇时勤宣内典,教授儒经。晚年深感时风不竞,圣教不彰,乃设《论语》讲习班,广接文教各业有心人士,定期讲习。此即老人讲授言辞,学者笔记之,名为“讲要”,连载《明伦月刊》。老人辞世生西,诸弟子议以此记入其全集。遂以《明伦》所载之文,编辑成册。分由诸子校雠,再经修润。淹迟至今,始告付印。《论语》二十篇,为鲁论篇数。其中章次,不相联属。雪公取《述而篇》“志道”章,以“道德仁艺”为纲,俾学者知其要指。道乃人之心体,即《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是性天然而有,寂然不动,而人不自知。德者,由体所起微动之相,亦即初动之心念,人亦昧而不知。仁与艺,皆是体相所发之大用。仁者亲也,厚以待人,推至于物,乃用之根本。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以及一切艺术技能。读《论语》者,要在知有是道。知而修之,则渐与俗习相远,与天性相近。修至极处,则无俗习,而唯自性,即至圣人之境。圣人通明无碍,无所不能。修是道者,须依事相而行。礼乐以至百工,施于政教百业,皆事也。事本于仁,去争行让,公而无私。初由勉强而行,后则安而行之,入形而上,动念是道,圣功成矣。二十篇中,诸章经文,有说体者,有说相者,有说用者。学者以此四纲,绎其经义,纲举

目张,其庶乎学之有道矣。《论语》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习者,习其所学圣言圣行也。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也。使学而不习,习而不恒,皆非夫子所曰学也。如学夫子“温良恭俭让”,而好奢如故,与人争夺如故,学习云何哉。又如学“恕道”,则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须如子贡终身行之。《论语》二十篇,皆当如是学。《诗》《书》《易》《礼》《春》《秋》,亦如是学。必如是,乃能希圣希贤也。 民国九十二年第二癸未季夏月记者敬识

注:本文摘自《论语讲要》雪庐老人(李炳南先生)讲述,弟子徐醒民敬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一以贯之的精神链条,即道统解悟经典,修身治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