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的一个单元,《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正是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并相处的过程,课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系列生活片断。这几个小片断就像是一架架于街道某一角的摄影机中随机截取的几个镜头,生动而丰富。它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情节简单,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彰显人物的性格,学生可以从朴实的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伟大。设计理念:自主、开放的课堂不仅能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还有助于培养、提高他们在学习中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会变得兴趣盎然,异常活跃。作为一堂课的引导者——教师,除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外,如果还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争辩点,开展一场精彩的课堂争辩,无疑会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高潮。课堂上,我让学生一直处于矛盾思辨的过程中,循着小女孩的质疑与爱因斯坦的功绩这一矛盾走进课文,依着生活实际“伟人”的形象与小女孩见到的爱因斯坦的形象这一矛盾探究课文,鼓励学生与资料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现实对话,与自己对话,在思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理有据,紧扣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不同角度、全方位感悟——“小女孩心中的爱因斯坦”“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从平凡之中见识伟大,最后形成自己心中的爱因斯坦。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能为爱因斯坦是否伟大进行辩解——因为潜心科学研究,没时间打理,因而生活不拘小节,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但依然谦虚好学、平易近人,所以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人格魅力在思辨中彰扬,人性的伟大在争辩中升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蓄”、“呵”,正确识记“裹、蓄”等生字字形。2、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改写成剧本,并分角色表演。4、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朗读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由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5、抓住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神态学习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朗读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由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2、抓住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神态学习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自学课文中的七彩词语,重点关注生字新词。(连自主学习单词累计12个)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搜集资料:爱因斯坦人物简介(2条) 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课后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一、 聆听伟绩,直面 “伟大”

1、 同学们,看!出示诗歌:追求着简单淳朴的生活,致力于真理的执着探索,相对论,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和平论,唤醒了人民的团结心。他的贡献,让人类万世景仰,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争辉,他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 2、 知道他是谁吗?生齐答(板书:爱因斯坦) 3、 结合前置性作业生简介爱因斯坦。(2条) 4、 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伟大的、无私奉献的、了不起的??) 5、 观点对比、生发辩题:听,我们却听见一个女孩这样的声音——

1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指读,针对初步印象,质疑。(预设:为什么在小女孩的眼中爱因斯坦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6、(补充完整课题)齐读,带着疑问走进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补充,让学生对于人物的“伟大”有初步地认识,这与出示的课文中小姑娘的疑问,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冲突,直击学生的思维,自然形成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一探究主题,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明确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交流故事,叩击“伟大”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交往?每次交往给小姑娘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前置性作业的交流:(1)七彩词语汇报:

生字词:蓄着、裹在、拖鞋、鬼脸、街上、笑呵呵

特色词语:蓬乱、穿戴、温柔、一撮、踱步、冷不丁、手把手、衣衫不整、一塌糊涂 多音字:埋头、兴奋、纳闷、好奇 小组范读一遍,其他学生跟读一遍。 (2)长句的朗读:

根据学生情况,指读2句。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故事,理清脉络。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交往? 四次。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表格

四次交往 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依据是什么? 给小姑娘留下的印象 相撞 相遇 相邀 相处 ∕

3、纵观四次的交往,小姑娘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从简单的学习开始——会学,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热情——乐学,从而爱上学习——好学,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展示“前置性作业”的检查,既检测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又保证了交流的有效,更为感悟爱因斯坦的伟大形象做好了铺垫,符合“先学——后交——再教”的“生本”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理性争辩,内化“伟大”

1、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第一次交往 学习要求:

(1) 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先确定自己的观点。

(2) 找出论据。个体自学:读文、圈词、写批注(可联系平时生活谈一谈。) (3) 小组交流:组长领着组员逐个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大堂汇报:

理性辨析,争辩伟大: 正方:(1)观点一:爱因斯坦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2)论述理由:我关注了外貌,(板书:外貌)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蓬乱的灰白头发:爱因斯坦一点都不注重自己的外表。

2

联想:胡子长出来了也不刮一下,头发乱蓬蓬的,感觉上面真的可以住几只小鸟,估计是早上起床以后都没梳理一下。

联系实际比较:我们普通人平时出门都要稍稍打理一下,更何况是伟人,他没打理就出门,所以我认为他不算是一个伟大的人。 ★深陷:深深地陷进眼窝里。

联想:我从这个词语感觉到,爱因斯坦一点精神都没有,一看就是好几天没休息好。

联系实际比较:人们出门都把自己光鲜亮丽、神采奕奕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他连这些都没做到,所以我认为他不算是一个伟大的人。 小结指名读,“老人蓄着——一双——长着——” 这样的形象,让我认为他不是伟大的人。 (3)观点二:爱因斯坦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4)论述理由:我关注了外貌,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又肥又长、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我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

对自己的穿着太不讲究了。联系实际:我们平时穿衣服都是很合身的,可爱因斯坦的衣服肥

得——长得——实在太奇怪了!所以我认为他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我真的没法想象爱因斯坦会和“伟大”沾上边,他出门都不

换鞋,而且穿的还是卧室的拖鞋!

小结指名读,“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

卧室里穿的拖鞋” 这样的穿着,让我认为他不是伟大的人。

观点综述:小结:面对外貌如此不修边幅的老人,难怪小女孩会认为他是从童话书里走出来的,并直纳闷:这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所以我们认为他

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小姑娘的疑惑是矛盾冲突的关键,解铃还需系铃人,让学生自主学,通过语言文字的探究,走进小姑娘的世界,以她的视角去看爱因斯坦,从相貌、穿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感受这位平凡的老人形象。如此深刻随意的形象,在小女孩的思维中已经定格为不是最伟大的人,这时学生心中的疑惑也会逐步放大,探究的兴趣也逐渐浓厚,这样,课

堂上学生依文而学的思辨也就水到渠成了!】 反方:(1)观点一: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

(2)论述理由:我关注了动作,(板书:动作):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一边??一边 :同时进行的两种动作。走路还在思考问题,可见专注。

追问:他在思考什么问题呢?相信这段资料会让你的理由更充分。

补充资料:“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

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指名读。

(出示练笔)从资料上可以看到他整个心思都投入到科学问题的探索中,连走路时都在思考,那么可想而知,他平时的生活中呢?他可能一边吃饭一边 ,一边喝茶一边 ,一

边 时一边 ??

小结:指名读: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从他连

走路也在思考问题的举动中,我们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

(1)观点二: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

(2)论述理由:出示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