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之我见
江苏省江都市花荡中学 徐辉 薛粉芳 225214
摘要:如何复习才能抓住文言文阅读要领?一、分类梳理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二、因“题”制宜,掌握解题方法,三、练习巩固,提高阅读能力。只要把握其走向,遵循其规律,练好基本功,善学又善用,文言文阅读题就不难突破。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可是,面对几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何复习才能抓住要领?行之有效显得尤为重要。 一、 分类梳理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这一环节主要以教材中7—9年级所有的文言文篇目为主,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文知识,一为提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得分,二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1、文言实词的积累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古汉语词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所以掌握实词是正确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中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不少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率上打折扣。以往多采用教师梳理知识,考生识记的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考生不妨自主尝试,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首先,抓住难点,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这样整理下来,一是记忆深刻,掌握扎实;二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其次,整理一
1
些虽不特殊但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1)、“通假字”的梳理归纳积累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中的“唱”通“倡”,“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古今异义词”的梳理归纳积累
文言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复习时应特别注意。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无论”在文中指“更不用说”,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条件关系连词”。
古今词义的变化要注意以下规律:①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泛指较大的河流。现代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更广泛;②词义的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代一般仅指黄金;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代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并非贬义。今义则指(语言,行动)恶劣,十足的贬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所发生的比较明显的变化。教材中,古今意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即可。 (3)、“一词多义” 的梳理归纳积累
2
在古今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确切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如“有仙则名”中“名”的意思是“出名”,“名之者谁”中“名”的意思是“命名”,“不能名其一处” 中“名”的意思是“说出”,“卷卷有爷名” 中“名”的意思是“名字”。每复习一课,注意积累常见文言文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词类活用”的梳理归纳积累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是某种用法的词临时用作另一种用法。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确定其活用的方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不必死记名词术语,应着眼于应用,能理解词义,解释句意即可。常见的活用方式有:
A、名词作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似的”。
B、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处处志之”中的“志”,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做标志”。
C、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 中的“奔”,原本是动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奔驰的快马”。
D、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新”,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意思分别是“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