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7.5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5%,全面完成“十一五”控制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省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规模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还不高;二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分工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过度依靠要素投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三是市场主体总量仍然偏少,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是资源要素约束和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专栏1“十一五”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1、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9.322.523.62、工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30.94-14.7621.153、工业投资年均增长速度(%)
21.1533.4027.0其中:技术改造年均增速(%)-0.624.123.04、工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0.70.95[0.2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标煤吨/万元)3.502.09[-40.29]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62.651.6[-17.57]7、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7.6716.52[-6.5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411.52203[-50.6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4.4380.5[6.07]注:[]为五年累计百分数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工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了这一阶段通常是工业快速增长和经济起飞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不可多得的加快发展机遇期。二是“五化”并举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加速,为工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我省既有后发达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还有突出的人才优势,为促进要素聚集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历史惠顾。国家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扶持”、“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等战略的实施,我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两圈一带”战略实施、“一主两副”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机遇,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和我省内生型产业特点,带来了政策的叠加和机遇的放大。
另一方面,也面对一些新的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超出预期。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对处于产业分工链条低端的国家和地区形成较大压力。三是国内区域发展竞争加剧,中部地区省份更是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突出表现在产业培育和打造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四是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出现新变化。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国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能源资源紧平衡成为常态;劳动力、资源成本进入上升通道,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约束刚性。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我省工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和阶段特征,“十二五”时期,要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工业总量,增加工业投入,进一步壮大规模,不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破“低端锁定”,创新发展模式,真正把工业发展建立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在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建立在改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工业走内涵式和集约式发展的道路,实现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规模实力为首要目标,以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调整结构中提升水平,努力调结构、推转型、促融合、上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努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首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推进“十二五”湖北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基本原则是:
——坚持在壮大规模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推进结构调整,是解决工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壮大规模总量,又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规模,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技术进步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重大支撑,充分发挥湖北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推动湖北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工业经济信息化,努力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提高政府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