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关键原材料、重要零部件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1.2%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
4、工业及技术改造投入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力争年递增分别达到21%和20%,工业投资突破1万亿元,技术改造投资争取突破4000亿元。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争取投资比例不低于工业投资的20%。
5、“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普遍建立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
6、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十一五”末降低20%、20%、30%。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
专栏2“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经济
运行1.工业增加值(亿元)(全口径)672615000172.工业增加值率(%)30.532.5[2]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91810000214.技术改造投资(亿元)1652400020技术
创新5.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951.2[0.2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7.730[2]可持续
发展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标煤吨/万元)2.091.67[-20]8.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52.742.16[-20]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203142.1[-30]注:[]为五年累计百分数
三、“十二五”工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壮大提升主导优势产业。
主导优势产业是我省工业发展的支柱。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已有优势,整合资源,提升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做大规模总量中加快调整升级。
1、汽车产业。继续保持汽车行业强劲发展势头,实现规模再上新台阶;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专用汽车优势更加突出,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乘用车和商用车。进一步做大做强整车核心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重点支持东风本田二期、东风自主品牌二期、神龙第三工厂和东风渝安微型车等重点项目建设。
——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培育武汉、襄阳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部件。
——专用汽车。拓宽品种系列,强化功能特色。支持十堰、随州、武汉等地重点发展重型半挂牵引车、机场专用车、油田专用车、工程施工车、市政作业车、高等级公路养护车和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用汽车。
——汽车零部件。整合汽车零部件资源,提高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与整车生产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模块化供货,提高配套能力,融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积极推广发展绿色制造,大力推广应用重量轻、可再生零部件或材料。
专栏3
重点建设东风本田二期、东风自主品牌二期、神龙第三工厂、东风渝安微型车、宜昌中兴汽车、东风襄阳旅行车新能源客车、东风扬子江新能源汽车、东风本田轿车发动机、神龙自动变速箱、东风ZD3.0发动机、德尔福燃油喷射组件、湖北国通青扬锂离子电池及随州专用汽车等重大项目。2、钢铁产业。加快战略布局实施,突破性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钢材精深加工,深入推进产品省内循环,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两型”发展、绿色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整合钢铁企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武钢跨区域战略重组,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支持新冶钢重点发展优质齿轮钢及轴承钢等特钢产品,建成国内一流的特种钢基地;延伸
钢铁产业链,支持武钢江北加工基地、宜昌全通涂镀板等大力发展钢材精、深加工。加快鄂西矿产资源的开发。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专栏4
重点建设武钢四冷轧、鄂西矿产资源开采、江夏基地、江北加工基地,新冶钢特种钢扩能改造,武船阳逻基地,团风钢构基地,宜昌全通涂镀板加工等重大项目。3、石化产业。扶持优势行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规模;促进重大关键项目投产达产,拉动下游产业发展,延伸壮大产业链;着力促进产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促进资源消耗和节能减排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石油化工。加快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和武汉化工区建设,支持武汉、荆门发展炼油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乙烯工程下游产业,引导乙烯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及有机化工原料深加工,形成七条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磷盐化工。充分发挥宜昌、襄阳磷资源和潜江、应城盐资源的优势,加大中低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托宜化、兴发等重点骨干企业,积极支持发展磷精细化工、盐精细化工、有机氯系列产品,拉长磷、盐化工产业价值链,重点发展食品级磷酸、电子级磷酸盐、高光度磷复肥、无机磷酸盐、离子膜烧碱等,建成全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有机磷农药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盐化工基地。
——精细化工。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高性能精细化工新产品;重点发展我省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涂料、染料、高效低毒安全环保农药、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
工产品,形成产业优势,积极开发精细化工新领域,适应汽车、电子信息、纺织、轻工等行业和农药生产对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
专栏5
重点围绕80万吨乙烯工程,延伸乙烯下游产业链,加快武汉化工新城建设;武石化油品提升改造,荆门石化扩能改造;支持宜化、兴发等重点骨干企业围绕磷、盐精细化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4、电子信息产业。以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伸、打造产业链,抢占物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加大重大成果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基础电子。以武汉新芯建设为核心,以芯片制造为基础,构造覆盖IC设计、封装测试和相关设备、关键材料IP服务等配套环节相互支撑、结构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扩充TFT-LCD尺寸系列,形成全尺寸的新型显示产业链;构建从LED外延、芯片到封装、灯具制造的产业链,积极培育LCOS、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打造从原料加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平台,支持发展光电器件、光模块等光通信专业元器件和组件,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
——计算机及数字视听设备。扩大台式、笔记本电脑(含一体机)、打印机及PCB等相关配套产品、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产量,推动武汉成为国内大型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加快“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