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常态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提高小学语文常态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大丰市白驹镇第二中心小学 吉庆娟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全社会都对应试教育的存在问题、弊端看得一清二楚,有识之士也奋力疾呼、痛斥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危害,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去探求、去发现、去获取知识,同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语文素养。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应运而生,如今,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老师们开始去思考,开始去学习,开始去探索运用新的更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取得明显的成效,最明显的是外出学习,看到很多名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看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看到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希望,不少教师也在积极学习,积极投身新课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确有很大改进,课堂上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既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回首多年的新课改,我们在发现大多数教师确实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情况下,也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改革积极性不高,或虽投身课改,但学习不深刻,总是学“形”而不得其“神”,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瓶装旧酒”,本来“五严规定”是为了更好的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有部分教师觉得上课时间不可以任意延长,又要取得“考试好成绩”,便反复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教的简单、机械、乏味,学的枯燥、无趣、压抑,侧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巩固,却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

的培养和提高。有些教师就是学习新模式,也只是在公开课中“展示展示”,而在平时进行课堂教学的“常态课”时却还是应试教育的“旧酒”。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我们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在“五严规定”之下,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在规定的四十分钟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素质,提高语文素养,就应关注常态课的研究,尤其是常态课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是现实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相当多的教师已能采用教学新理念指导自己的公开课教学,但在常态教学中,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取得所谓的“好成绩”,只注重分数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存在着。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机械、重复抓基础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学习能力低下。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对等,所谓的考试好成绩也只是学生基础知识得分较高,卷面反映“成绩好”,而试卷不能反映的学生能力、素养却得不到培养。要想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就得狠抓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全面提升常态课有效性教学质量。

(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惯性思维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常态教学中的不少问题,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会时常发生,但往往由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在部分学校还未完全消失,使得有些教师一边学习新理念指导自己的公开课教学,一边又“扎扎实实”开展常态课应试教学,并最终放弃了对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

效性的真正关注与研究,造成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公开课教学与常态课中应试教学的“双面性”。

另外,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与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得“无效、低效”这一问题还在常态课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应是主导,学生应是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的改变,教师的主导决定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的优化才能导致学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与学情的调研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基本功。对于教学研究更是如此,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限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概念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与优化提高达到的程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总之,也就是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支撑性理论

1、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理论 (1)、国外的支撑性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