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详细资料整理 下载本文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

适应外界环境。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反射练习阶段——最初习惯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方法和目的与协调阶段——感知运动智慧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运算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自我中

心的表征活动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思维阶段——直觉思维阶段。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操作)。 ·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主要区别是:

(一)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二)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美育可逆性。 (三)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 (四)前运算思维知识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话。

(五)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

·具体运算思维与形式运算思维的区别在于:1、具体运算思维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表象,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2、具体运算还不是一个完善的整体结构。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 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直观行动思维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继续

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

(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的具体形象性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1)经验性;(2)拟人性;(3)表面性;(4)片面性;(5)固定性;(6)近视性。 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幼儿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但是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第六节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 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分类的类型:1、不能分类;2、依感知特点分类;3、依生活情景分类;4、依功用分类;5、依概念分类。

(二)学前儿童分类活动的发展阶段

儿童解决类包含问题经历了3个认知发展阶段:1.子类跟子类比(或部分与部分

比);2.直观上能将类跟子类相比较;3.能在抽象水平上将类和子类相比较。 四、学前儿童概括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部的、靠

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第七节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股特点

(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1、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

成的概念;2、儿童掌握概念也可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

(二)学前儿童概念的一般特点:1.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的特征,而不能反

映事物的本质特征;2.外延不适当,往往是失之过宽或过窄。

二、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一)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二)以具体特征为主。

三、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辨数——认数——点数。

(二)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四、学前儿童掌握空间概念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左右概念的特点。(较难掌握)

(二)幼儿掌握长度、面积、体积概念的待点。(不具备) 五、学前儿童掌握时间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序的认知。

(三)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

(四)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五)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 (六)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六、学前儿童掌握科学概念的特点

1、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可不经过专

门教学而在日常和别人交往中或个人积累经验过程中掌握。

2、科学概念要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

第八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1、判断形式的间接化;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

化。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最初的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

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属于前概念推理。)

(二)幼儿的演绎推理。(它是从两个反映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的判断中推出新的判断。) (三)幼儿的类比推理。(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

(四)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1、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2、在各步实验中推理

过程都可以划分为四级水平;3、儿童推理方式的发展是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第九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想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三、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四、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第十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 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发展阶段

一、 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

1、前语言阶段(说出词的准备和理解词的准备)

2、言语发生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两三岁——六七岁)。 第二节 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生理基础

一、 发音器官的成熟

发音器官的成熟,是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理前提。 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幼儿会导致发音不准,

二、语音听觉系统的发展

儿童语音听觉的发展,主要依靠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成熟。 三、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

(一)大脑两半球机能偏侧性的形成

1、左脑半球优势的形成;2、优势手的形成;3、优势耳的形成。 (二)儿童大脑两半球偏侧性的特点

1、儿童左脑半球的言语优势低于成人; 2、左脑受损伤,对儿童的影响比成人少; 3、脑半球补偿能力强。 (三)儿童的两种信号系统活动

1、第二信号系统产生的基础是第一信号系统。

2、第二信号系统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 3、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节 儿童对语音的掌握

一、 语音形成的阶段

1、 出现嗓音;2、出现啊咕声3、出现喃喃语声;4开始出现发音。

二、语音模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