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精选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9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2019最新】精选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9探索遗传物质的

过程苏教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C.艾弗里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全部转化成S型细菌

D.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了S型细菌中的某种活性物质促进R型细菌的转化,即存在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是DNA,B错误;艾弗里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不是全部,C错误;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少量的细菌破裂,噬菌体释放,噬菌体重量较轻,出现在上清液中,D错误。]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欢迎下载。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

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D [当把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细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细菌。]

3.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01632121】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真核生物中都有DNA和RNA,RNA是DNA控制合成的,DNA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019最新】精选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

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A正确;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又没有标记DNA,所以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所以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搅拌不充分,C错误;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D正确。]

5.如果用3H、14C、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4C、35S B.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 C.可在外壳中找到14C、35S D.可在DNA中找到14C、32P、35S

B [3H、14C均可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32P只标记噬菌体的DNA,35S只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并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DNA分子上有3H、14C、32P,没有35S。]

6.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

3 / 11

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