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柘荣县第一中学、宁德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下载本文

2017届高三年段联考试卷

高三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2.此时A点的区时是

A.7月8日6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12时 D.7月8日16时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右图。读图完成3-4 题。

3.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4.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右图为四条重要河流水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流量季节变化与另外三条明显不同的是 A.a B.b C.c D.d

6.四条河流流域农业开发利用中曾经或正在出现的典型问题,正确的是 A.a河中上游土地盐碱化严重 B.b河流域出现强沙尘暴 C.c河下游流量大量减少 D.d河流域南部土地沙化严重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7~9题。

7.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 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 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 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8.图中区域冻土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高 B.地下水丰富

C.靠近冬季风源地 D.白昼时间短 9.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洋流 B. 纬度、地形 C. 海陆、纬度 D.洋流、地形

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

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C.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

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 11.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C.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读右图,完成下列12--13题。 12. 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海浪侵蚀

13. 关于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地表径流丰富 B. 降水丰沛 C. 下渗缓慢 D. 蒸发旺盛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14~16题。

14.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 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5.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谷地 D.山岭 16.乙图中的泉,涌水量最大的季节时,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春花烂漫时 B.C.

D.金秋十月

下图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导致图中①②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纬度位置 18.乙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 A.纬度低 B.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气流控制 C.海拔低 D.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 19.关于图中①③两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