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 图文 下载本文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心情不得安宁。”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39、意志和品德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取,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可不能被夺去。古代的志包括现代意义的理想志气人格。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孝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关心的程度才是孝道;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孔子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

第七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41、叶公好龙

【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近义: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反义:名副其实 42、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近义:生搬硬套

43、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zhōu珠也。

译文: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珍珠)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这个盒子却还给商人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近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去粗取精

44、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 比喻自已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45、滥竽充数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闵王继位。齐闵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近义:名不副实/鱼目混珠 反义: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第八组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46、山川之美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代以来一起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澈的河流看得见河底。河两岸边的石头峭壁,五颜六色交相辉映。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常在。清晨雾气快要消散时,猿猴和

鸟儿们杂乱地啼叫。落日将要西沉时,水底的鱼儿们竞相跳跃。这里确实(是)凡间的神仙的都市。自从康乐公而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山川的奇妙的人了。

47、春日寻芳 【原文】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译文:正值花草鲜艳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村外放风筝,妇女们在开满绚丽春花的庭院中荡秋千。有些小姐妹三五结伴成群到郊外踏青,在水边寻找好看的花草。随处可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并且享受风和日丽的天气。一年之中,要数春天是最好的时节了。

48、苏堤杂花

【原文】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sù,隔夜的)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zhàn,落花沾染水面)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xián,全,都)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译文:杭州西湖苏堤,春天里,晨光刚露,夜的雾尚未散去,,树上繁花盛开,飞落的花瓣溅落在碧波之上,花枝错杂相互掩遮,就像铺满锦绣。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很美,然而,春天的早晨最好。

49、浙江之潮

【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50、湖心看雪

【原文】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第九组 神话故事2

51、大禹治水

【原文】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 修筑河岸)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译文:尧和舜统治的年代,天下许多河流都治理不好,洪水泛滥成灾.尧任用鲧去治理水患,鲧使用堵塞的方法,九年没有功效.后来舜任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在九州大地开挖水道,疏通众多河流,在许多沼泽筑坝整治,在许多大山因势利导.大禹治水,是我们中华民族地位第一的千秋功业,尧舜禹三代之后,中国没有不承蒙他所创下的功利的.。

52、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53、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54、牛郎织女 【原文】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译文: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乌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乌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乌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55、后羿射日

【原文】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还有其它多种灾害,诸如…… 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 后羿把这些灾害一一清除。 尧领导人民建立了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深得民心,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推举尧为的领导人。

第九组 古代故事

56、型缓

【原文】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译文: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的裤脚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裤脚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57、性刚

【原文】有父子俱性刚肯让人者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出城门值人对面而来各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饮)待我与对立此\

译文:有对父子都性格刚烈点都肯让人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要出城门遇人面对面走来两人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里僵持了久父亲见儿子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去寻找看种情景对儿子说:\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里对站着(看谁站得久)\

58、北人不识菱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菱角。

59、活见鬼

【原文】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有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人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第十组 英雄的本色

61、李广射虎

【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译文: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住的地方听说有老虎,尝试自己去射老虎,后来住在右北平,老虎跃起要伤害李广,李广竟然射死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