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7~11章习题(非选择题)
第七章 地区经济一体化(习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关税同盟形成后产生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P184 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形成后可以产生如下静态效果: ① 贸易创造效应; ② 贸易转移效应; ③ 贸易扩大效应; ④ 减少行政支出; ⑤ 减少走私;
⑥ 加强集体谈判力量。
关税同盟产生的动态效果表现在:
①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②随着市场的扩大,关税同盟可以获取专业化与规模经济利益; ③随着市场扩大与加剧,会吸引成员国厂商增加投资; ④促进成员国技术进步;
⑤生产要素在同盟内的自由移动提高了要素流动性; ⑥加速经济成长。
2. 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大市场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P189
共同市场的目的就是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成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部的激烈竞争,实现规模生产等方面利益。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和德纽。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1) 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 (2) 大市场带来的竞争加剧将成为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
3.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包括那些原则? P192
(1)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限制市场的统一,也不必在一切情况下都追求尽可能高级的其他的一体化。
(2)两极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制定系统的政策来规避它。
(3)鉴于私营部门在发展中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一体化的成功是重要的。
(4)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二、论述题
1. 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175
二次大战后,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经济的重建、恢复与发展是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
二战后,除极少数国家外,绝大部分国家经济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于如何重建各国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为通过经济合作,成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重振和发展各国经济的重要渠道。1957年西欧六国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正式成立欧
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5月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
(2)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及各国生产非均衡发展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3)各国为了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原殖民地附属国在政治上纷纷独立,并尽快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但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物质、技术能力薄弱,资金短缺,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较单一的经济结构等问题,缺乏单独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和其他项目的能力。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保持和发展与原宗主国关系的同时,努力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合作,走一体化的道路。部分发达国家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便于与自己的竞争对手竞争走上了一体化道路。
(4)解决国际收支困难等特殊问题是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 (5)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一些国际经济、政治斗争中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会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一个经济一体化集团,来维护他们自身的经济和利益。
2. 试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P184 关税同盟成立后具有以下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它由生产利得和消费者利得构成。关税同盟形成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这样,关税同盟某个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它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所进口替代。结果使各成员国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效益。同时,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开支减少,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因而,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贸易创造效果使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2)贸易转移效应。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关税同盟国该项产品转为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但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并不一定是世界上该产品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前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3)贸易扩大效应。成立关税同盟后,A国x商品的价格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都比成立前要低。这样,当A国X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则A国X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并使其进口数量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果。
此外,关税同盟建立后,可以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可以加强集体谈判力量。
3.范纳在分析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和转移效果时基于哪两个假设? P186 范纳在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时,主要是基于以下假设:
(1)关税同盟建立前后,所有的关税同盟成员国均为充分就业。根据这一假设,分析的重点在于资源重新分配的福利效果。在允分就业条件下,成立关税同盟以后,可以出现两种情况:① 关税同盟成员国均未生产某种产品,故关税同盟形成以后,仍由同盟外的国家进口,不会出现贸易转向问题。②关税同盟成员国之一或所有成员国均生产某种产品,但效率不高,故在关税同盟形成后,该项产品的进口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故出现贸易转移的问题。
(2)所有产品的需求均完全缺乏弹性,即没有消费替代的可能、产品的消费比例固定;供给弹性完全,就是规模报酬不变,生产成本固定。在产品消费比例不变与生产成本不变的假设下,关税同盟形成以后,就出现了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问题。若发生贸易转移,在消费比例固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福利水平的下降。事实上,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同盟国之间彼此废除关税,不仅会导致国与国之间进口的转移,而且因其使国内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国内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而不是如范纳所假设的产品消费比例不变。
4.协议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90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在成本递减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都能生产某两种商品,则双方应当分别将自己在生产上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的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亦即实现协议性国际分工。
达成协议分工的条件是:
(1)两个(或多数)国家的资本劳动禀赋比率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国家都能生产。
(2)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
(3)不论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生产Y商品的利益都没有很大差别,即自己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
从第三个条件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协议性分工是同一范畴商品内更细的分工。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经济一体化或共同市场必须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建立,而不能在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即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之间建立;同时也表明,在发达工业国家之间进行协议性分工的商品范围较广、利益也较大。另外,生活水平和文化等互相类似、互相接近的地区,容易达成协议,并且容易保证相互需求的均等增长。
5.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193 (1)经济因素:
①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
②各成员国间现存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相互依存状况;
③新建经济区的最优利用状况,特别是有关资源与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及其整体发展潜力;
④与第三国经济关系的性质,外国经济客体(尤其是跨国公司)在特定集团里的各国经济中的地位;
⑤特定集团中的实际条件,选择的一体化政策模式和类型的适用性。 (2)政治和机构因素:
①各成员国间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②各国间有利于实现一体化的“政治意志”状况及稳定性; ③该集团对外政治关系模式;
④共同机构的效率及其有利于集团共同利益的创造性活动的可能性。
第八章 世界贸易组织(习题)
一、 简答题
1.关贸总协定的职能有哪些。P197
(1)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实现缔约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2)通过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实施,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同时允许存在一些例外,如关税同盟例外、边境贸易例外等,以此来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一规定体现了该组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3)通过协商和争议解决程序,解决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分歧与纠纷,避免采取危害关贸总协定成员贸易利益的行动。
(4)加强研究,出版各种刊物,使各国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不断加强,为世界贸易的顺利发展